疫情三年,新年之新,唯有2023年与众不同,辞旧迎新的味道如此清冽。因为所有人都明白,疫情终于要结束了。病毒意义上的疫情正在“过峰”,经济意义上的疫情渐行渐远。
这样的U型转弯,对各行各业,皆是考验和机遇。保险更是亟需告别疫情纠缠和摩擦,拥抱后疫情时代。过去三年,“保险不好卖了”的阴影挥之不去;过去一年,隔离险和新冠险相继灰头土脸匆匆下线,让人们对保险的观感更加挑剔。疫情带来的消费偏好重置让保险需求一路下滑,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大数法则屡屡踩空,在整个金融业态之中,可能保险受疫情影响最大。
保险不是温室,保险在大环境和基本面里与每个人发生联系,同进退,共荣辱,一起感受市场的温度和情绪变化,每一个人的预算线交织成市场的购买力。市场不会独行,深嵌其中,并随之摇摆。
2022年,保险继续潜行,负债端新单低迷、投资端收益下滑,两端的张力迫使险企不得不改弦更张,大个险转型的调子趋低,银保从牛夫人变成小甜甜。低利率和资本市场的惨淡,让基金和银行理财黯淡无光,意外撬动了保险理财的走红,甚至让增额终身寿险成为爆款,进而成为一场风波。
人艰不拆。市场就是如此,见缝插针,首先是活着,然后才是体面。创新就是如此,进一步退两步,螺旋向前,不审势则宽严皆误。
2022年的种种变化,虽然不能为2023年定调,但亦打下基调,个体的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历史的进程。银保渠道和分红保险已经做大,预期已经动摇,大个险是不是唯一正确,大银保是不是权宜之计,批判的市场代替不了市场的批判,时间是最后的裁判。
至少在2023年,鏖战个人养老金,是保险最受瞩目的战场。养老金融是那种典型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赛道,每个人都不敢掉以轻心,每个人都不得不卷,但也都是在小心翼翼试错。保险在个人养老金混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究竟为何,是拼收益率还是拼医养服务,公众拭目以待了很久。
至少在2023年,低价保险不会一直席卷下去,特别是惠民保,恰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际,意料之中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商保医保化的风险,并不是杞人忧天。低价保险是解决了痛点,还是扭曲了拐点,在市场尘埃落定之前,同样是个薛定谔式的问题。
外有强敌环伺,银行基金在个人养老金市场咄咄逼人,内有“路线之争”,个险、银保和低价保险,哪个才是最优解。别人都是既要也要还要,保险是既难也难还难,殊为不易。
困惑来自于现有的结构已经提供不出一拍即合的解决方案。只有依靠创新来另辟蹊径,另起炉灶,“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北宋文气蜚然,苏轼这句刷屏,同时期的双子星王安石也有相似表达,他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知易行难,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找那道窄门,走至远至险,无论疫情前后,都是中国保险业一直被念兹在兹的“大道至简”。
过去三年,我们都不容易,也都了不起。新的一年,不旋踵,熟悉的竞争扑面而来,出海抢单,出门搞钱,回归正常生活,也回归“卷起来”。三年倏变,我们认清这样一个现实,在确定性和认知范围内躺赚的惯性不再,所有人要走出舒适区,走进一个不确定性成为确定性的年代,无路可退,只有迎难而上,团结一致向前看。
车如流水马如龙,当初只道是寻常,如今“失而复得”。祝所爱及被爱、祝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新年快乐,皆得所愿!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