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瑞幸咖啡到康美药业,每逢大规模财务造假引发巨额索赔,董责险就被舆论打捞起来,普及一圈。
因为,董责险是个典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舶来品。在美国投保比例恨不得百分之百,在中国这个比例却只在个位数。
原因并不复杂。追责完善,处罚严厉,董责险就是刚需;群诉无力,只如“罚酒三杯”,董责险就是鸡肋。
董责险虽小,但对制度环境的要求,不小。
乍暖还寒
11月17日,康美药业被一审判决赔偿投资者24.6亿元,原董事长获刑,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会计师被连带追责,其中包括4名大学教授在内的5名独董合计被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3.69亿元。
长期以来,被视为“花瓶”的独董,迅速变成风险远大于收益的职位。随即,独董掀起离职潮,一周时间,2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独董离职公告。
面临巨额赔偿的独董冤不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业界确有争议。但这个判决,确实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生态和规则预期,2020年出台的新《证券法》借着康美药业判决的落地,宣告资本市场极高犯错成本时代的到来,高管、独董和中介结构,都要戴上紧箍。
风险陡增,转移风险的需求就会陡强,董责险被推到聚光灯下。
所谓董责险,全称是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保障上述人员在履行其职务过程中“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失。
言下之意,董责险不是犯法的免罪符,不会无底线买单。董责险赔偿的是“过失”和“错误”,而不是“恶意”和“违法”。康美药业原董事长买了董责险也没用,但不知情的高管独董,没有配合的中介机构,如果法律没有点名定性,就有适用的可能。
不过,董责险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据平安产险的总结,有以下五方面原因,包括董监高忽略了过错推定责任,以为权责范围内尽了合理义务即可;认为财务造假不赔,就没有必要购买;认为独董责任极少,不需要买保险;因成本问题,董事会或管理层没有通过;存侥幸心理,有人会买单。
他山之石
在康美药业之前,舆论先后因两个公司的涉诉而聚焦董责险。它们都是赴美上市的企业,按照美国证券市场的惯例投保了董责险。
一个是瑞幸,财务造假丑闻曝光之后,被媒体报道,投保了2500万美元的董责险,由8家险企共保,分层赔付。
瑞幸是否获得理赔,尚无公开信息。因为每家公司的董责险都是定制条款。但瑞幸的情况过于特殊,因为他们是核心高管主导下的公司行为,大规模财务造假,属于董责险的免责范围。
另一个是阿里。
更早前,据媒体报道,因为阿里在上市前没有披露一则重大事项,引发了美股投资者的集体诉讼。最终,这事以和解结束。因为阿里投保了董责险,因此,巨额和解费及在此期间的诉讼费,都有保险公司买单。
这两个案例,直观地让国人对董责险有了一个粗浅启蒙,其中瑞幸是负面典型,身陷财务造假,有董责险也没用。董事长、CEO、CFO和COO这四大核心职位,全都免谈。阿里则是“正面典型”,对标“不当行为”的写照,不涉及到违法,属于履职行为中的“过错”和“失误”,因此董责险得以发挥作用,止损或免单。
赴美上市的中概股,面对的是欧美繁复的法律体系,是严密的追责、群诉和投资者保护机制,处处“要交学费”,能够转移风险的董责险等各种风险对冲机制,就尤为重要。
法治经济
董责险爆发与否,依赖于资本市场制度环境的重塑。
往小了说,是公司治理,解决内部的监督和激励,解决独董的工具人困境,解决内部人控制的权责制衡。公司治理规范,各司其职,行权和保护才能共存,两者缺一不可,不行权就谈不上保护,也就谈不上从公司层面开发董责险来规避风险。
往大了说,建制度、零容忍、不干预。这9个字可谓是抓到了监管的核心。比如这次引发热议的独董制度,20多年来不能说是形同虚设,但花瓶角色是人所共知的。康美这么吃相难看的财务造假,都有人为独董喊冤,就是因为人在为制度买单。比如这次开创性的中国特色的群诉制度,形成天价索赔。毋需讳言,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保护公司利益之间,我们的天平偏向后者更多。这其实导致了外部监督的失衡,公司及高管的犯错成本很低,风险转移反而是画蛇添足了。
法律和制度引导预期。新《证券法》一出,董责险的需求就上涨了一波。康美药业判决一出,董责险的需求估计也会上涨一波。但是否井喷,还不敢下结论。这个险种,制度推动型的因素很大。
一言以蔽之,越是成熟的法治经济,越是需要成熟的董责险。因为分权和制衡、风险共担和转移,都是法治经济的题中之义。董责险不过是改革、治理和转型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随着时代旋转、跳跃。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