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致富路千条,有人却选不归路。
近日,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汇友相互”)曝出一起“以假乱真”的诈骗事件。据称,有不法分子冒充汇友相互的人员进行保险销售,以个人名义收取保险费,并采用PS等形式提供虚假保单,并制作在线验真页面。
这是一起“桃代李僵”的诈骗案,骗的是消费者的钱。其实说起保险诈骗,从大面上讲,不外乎两种:
○ 不法分子伪装成保险公司人员,骗消费者
○ 不法分子伪装与消费者同一战线,骗保险公司
只不过,相对于前一种诈骗,第二种诈骗的影响更大,手段更隐蔽。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保险赔款涉嫌欺诈,损失金额约800亿美元。
长期以来,多方监管部门与保险机构皆在打击骗保行业,欺诈与反欺诈一直在斗智斗勇。
为了进一步看清保险诈骗的不同面目,『A智慧保』分别从保险公司与消费者角度,撕下其伪装的面纱。
以保险人身份
诈骗消费者保费
这种诈骗,不法分子的目的是骗消费者所交的保费,一般作案方式是借用保险公司营销人员的身份,以销售保险为名,欺骗消费者。从这一诈骗的案件生成看,许多不法分子都曾是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
只不过,当部分人员离职后,公司对其在公司系统上的一些权益并未消除,以至于离职人员还能使用公司内部系统。
例如,2020年,崇明一男子因缺钱萌生歪念,冒充保险业务员,一连骗了7个人2万多元。而该男子是在2019年从保险公司辞职,一次偶然中发现自己在保险公司使用的微信还能用,于是心生邪念,利用自己曾经的保险业务员身份和客户进行联系,推销保险业务,并诱使客户直接将钱款支付给自己。
从这一事件看,保险业中的 “李鬼”其实多出自保险机构曾经的员工,或者与保险机构员工有关系的人员,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以消费者身份
许骗保险机构理赔金
从这种类型的诈骗案看,用消费者一方的身份骗保险机构,则出现了更多样的骗保方式。
画像1
假以专业谎称可代理全额退保
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的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高额的手续费。
这样的方式多是不法分子以产业链作案为主,基于当下保险业中存在的“销售误导”而导致部分客户想要退保的需求,形成恶意退保“黑色产业”。
画像2
伪造意外,恶意骗保
这样的骗保手法涉及的案件不少。尤其是在车险方面,伪造交通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事件时有发生。
另外,曾经轰动一时的泰国“杀妻骗保”案件,也属于这一种。在伪造意外之前,为妻子购买高额保险,然后通过意外造成妻子身亡或伤残,从而获得理赔金。这样的骗保,其实已经触及到故意伤人的刑事层面。
此前,『A智慧保』也曾发布过黑龙江一起通过“自残”来造假骗保的案件。骗保人通过“自残断指”引发“意外”,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
以上多起恶意骗保事件的背后,相同之处就在于“伪造”。以人为的“意外”来欺骗保险机构。
画像3
与保险机构“内鬼”勾结
这种骗保,或许是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方式。
打通保险机构内部人员,甚至是关键的理赔人员,可以说给这场骗保策划加上了助力器。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案件频发,给保险机构的教训就是,加强防范“内鬼”。
此前,上海曾破获了一起超百人的骗保团伙案件。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保险机构的内部人员,甚至是管理人员。为此,加强对内部人员的考察,也是保险机构防诈骗的重要环节。
画像4
伪造关键性材料,促成理赔
理赔,要合乎保险条款里边规定理赔的标准。但为了促成理赔,有不法分子伪造关键性“证据”,例如,司法文书、鉴定文件等具有法律效应的一些文件。而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不法分子在关键机构安排“自己人”,以获得这样的“特权”。
这样伪造关键性的材料促成理赔的骗保,一般牵扯的人员很广,或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或是某机构内部人员。
画像5
虚张声势,夸大财产损失
这种骗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理赔金。为此,在报案时,会向承保机构夸大财产损失。
画像6
钻退保或理赔条款漏洞
这种作案手法或许不常见,但同样不排除有不法分子利用保险条款的规定,故意滋生事端。
诈骗不断升级
围剿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居民保障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保险的需求度随之提升。从早前只单纯考虑不得不买的车险,到如今的寿险、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等,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正在影响着保险业。
然而,伴随保险的快速发展,很多不法分子将矛头对准了这一领域。组团搞诈骗、假以专业谎称可全额退保、教唆他人恶意退保等事件连番上演。更有甚者,一些外部不法分子伙同保险业“内鬼”,打了保险机构一个措手不及。
十万、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损失,一挥之间消失。巨大的资金窟窿,让千千万万的保险人、数百家保险机构备受打击。身心俱疲下,保险机构依旧需要面对尚且存在的骗保隐患。骗保团伙与保险机构,乃至监管机关之间的博弈,还未停止。
此次汇友相互为消费者提醒的诈骗风险,虽与我们所说的骗保有所不同,但从消费者角度看,都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冒充某公司保险销售人员进行保险销售,收取保费,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更有保险机构的声誉。
而应对骗保频发事件,监管也曾多次出主意、提建议。除了在监管层面加强对不法分子的严惩、严格开展调查外,多方监管机构将最重要的防患环节落在了保险机构自身的内控方面。保险机构是审核的第一道,也是关键的一道锁,把好这一关,对于打击骗保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面对“内外勾结”式的诈骗时,自身的防控必不可少。
万达何以受追捧?保险巨头蜂拥而上!
盘点2024⑫农险退出机制“动真格”,倒逼精细化、规范化!
盘点2024⑧借着保险机构十大新闻事件,挥别这一年!
盘点2024⑥十大关键词,复盘保险业这一年!
周评|设立首席合规官,“金融安全与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盘点2024⑤直面万亿级低空经济,保险业加速布局、何以破局?
盘点2024⑤16位监管高官、保险高管被查,退休辞任不是“挡箭牌”
盘点2024④保险营销“高精”之路:数量企稳,专业规划师势在必行!
玖亓周评|险企偿付能力:既要前瞻监管,又要过程监管
盘点2024③险企股权:改革化险与“退金令”,双重推动回归本源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