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招人火辣!如何破解保险业人才困境?

  • 2020年09月09日
  • 11:03
  • 来源:
  • 作者:喻晓

疫情当前,全国都在谋求复工复产。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正在发生:来自各平台的保险行业人才招聘需求,并没有随着疫情缩减,而是日渐旺盛起来。




以大家保险为例,2020年以来,社会招聘岗位多达1600多个,几乎涵盖集团各部门及旗下各类公司的各级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个保险业垂直平台积极发布数十家保险公司的人才招聘信息,大有雨后春笋之势。





需求悄然旺盛


更新迭代与机构扩容




从各险企招聘信息来看,大量的岗位都聚焦在内勤管理人员上,这源于:

一方面 近些年保险市场发展迅速,疫情对于保险市场长期发展反而有助推效应,保险公司增设分级机构带来的人才需求井喷。

另一方面 科技的渗透和应用,已经使得过去的一些岗位面临被替换的风险,比如一些电话销售或语音客服人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将让部分岗位上的人员面临失业。



相比保险公司内勤人员,保险代理人这一群体更是面临新的挑战。




2018年我国保险代理人数量快速发展,当年就突破871万。此后,保险行业人力增速明显趋缓,一些头部公司,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的现象。2019年保险行业人力增长面临新瓶颈,“增员难”成为不争事实。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代理人在“展业难”与“脱落高”的双重困境下更加凸显。




然而,与大多数人观感不同的是,保险行业一季度虽然受疫情影响,业绩普遍面临断崖式下降,但是疫情既是危情,也是机遇。伴随着数字科技手段应用,保险行业新的需求也逐渐在萌生,进而催生新的机会和岗位。




险企招聘需求的悄然旺盛,一方面是逆境中更要寻求发展的自我救赎之路,另一方面也是行业正在全新转变的隐性注脚。人力,不仅是数量,更是资源。日前一份由LIMRA与中再寿险联合发布《中国保险代理人渠道调查报告·2019》显示,今后保险业务主要的增长驱动力,将从增加代理人数量转向提高利润率和生产力,而险企如何能更好地招募和留存代理人,深度挖潜代理人渠道的价值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保险行业更需要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从规模型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走专业化、品质化、差异化之路,这几乎是当前保险行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唯一目标。





人才流动困境


培养却不能固本




保险行业,比其他金融行业更需要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要人才,就得有人才市场和正常的人才流动机制。




多年来,保险行业人才队伍培养,受困于“保费英雄观”、“高位高薪观”等观念,采用直接引进与裙带善任等众多“涸泽而渔”的管理模式,业务不断冲高的同时,人才机制却不能固本,一度因为相互挖脚,而带来了行业很多乱象。




行业挖脚严重,裙带关系根深蒂固。不仅基层代理人常常因为利益关联被“一锅端”,就是偶有中高层团队出走,也会连带一大批人跟随,甚至是整个团队直接实现空降。人才的长期培养受制于剧烈的团队波动,资本与市场推波助澜,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的同时,也埋伏下新的危机。只会对所在的小团队负责,却很能职守于公司,这样的挖脚文化,更是加剧了保险行业人才培养的难度。




保险行业,向来不乏虎视眈眈的相互挖脚。前段时间,李源祥和任汇川先后出走平安,引来行业热议。此前,马明哲在《平安心语》一书中认为,一个组织、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文化和机制的竞争力。然而人才可以被“挖走”,经验可以被效仿,但一家公司内生的“独特”文化和机制是“拿不走”、“撬不动”、“买不去”的。回溯平安的发展历程,人才流动的波澜贯穿始终,平安更被业界公认为目前保险业的“黄埔军校”,向保险行业输送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现实是,并不是每一家险企都有平安这样的深厚“功力”。




职业经理人信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对于险企而言,人才进出司空见惯,但人才培养如果不能固本,人才队伍的建设则是缘木求鱼。与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保险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长期以来都是一块“短板”,当前无论在人才总量、总体素质还是人才结构上,保险行业都亟待改善和优化。





重构育才机制


破解“阿喀琉斯之踵”




真正专业而稳定的保险人才高度紧缺,正成为行业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更让人不可忽视的现实是,相对于国际成熟市场,中国保险营销人员平均年龄较轻,与美国营销人员平均约6年的从业年限相比,目前我国保险营销人员的平均服务年限仅为1.57年。这进一步折射出我国保险销售队伍深陷“留存困局”的现状,将造成营销渠道大量人力成本投入的失效和资源的浪费。




营销体制上来看,从引进友邦保险的代理人制度,到尝试发展独立代理人制度,保险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几经波折,期间经历了一个从“结构”到“解构”的过程。破解未来保险行业的人才困境,化解保险行业人才“阿喀琉斯之踵”,『A智慧保』认为将迎来一个保险行业人才“重构”的过程。




重构,本是指计算机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与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从而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重构主义更是一个哲学范畴,是对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反思,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协调。




套用上述哲学范畴,对比保险行业人才发展,保险公司强调各渠道的建设,从而形成公司整体的市场渠道,可谓是“结构主义”阶段,强调公司的整体性;而经由代理人制度直至独立代理人出现,可以算作是“解构主义”阶段,更凸显人才的个体性。




同样在保险的“结构主义”阶段与“解构主义”阶段,都存在各自的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弊病,前一个以渠道和业绩为王,注重的是整体的经营和短期选才;后一个则是以金字塔的代理人结构削减着行业的生产效率,虽然极大地焕发人才的积极能动性,但也同时使得处于塔底的基层代理人不断在“脱落”与“幻灭”中挣扎,进而形成了早期的红利与顶端的“食利阶层”,越到最后,增员和人才培养与建设越难。




因此,在笔者看来,未来保险行业人才困境的破解之道,就是需要协调公司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打造大人才观,做好现代保险企业文化营造,探索险企之间的相互合作,比如共享人才的方式,保险企业择优而用,而无须“养兵千日”,可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行业内可以创造共赢,从而结束恶性人才竞争,进而解放长期以来的保险人才队伍的“生产力”,让保险业的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充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保险企业要形成正确的经营观、人才观,行业要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完善与规范行业的人才引进与储备机制,才是破解保险行业人才培养困境的真正解决之道。


阅读排行榜

  1. 1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2. 2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3. 3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4. 4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5. 5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6. 6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7. 7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8. 8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9. 9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10. 10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10. 10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