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传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锚定2.5%?先自保稳定,再保民生与经济?

  • 2024年07月22日
  • 16:29
  • 来源:
  • 作者:新时代保险研究院

低利率环境下,为避免“利差损”风险,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或“再度调降”。

近日,监管部门组织老七家开闭门会,商讨预定利率为3%的保险产品下架。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从3%下调至2.5%,调整期1个月。投资型理财产品中,分红险产品的保证利率上限调整为2%,万能险产品的保证利率上限调整至1.75%,调整期为2个月。预计监管部门7月底发文或明确。

虽然此轮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还未“板上钉钉”,但是业内普遍形成一种“共识”——一个“箭在弦上”的消息。甚至,近期有保险公司个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仅设置成1.75%。招商证券7月19日研报指出,考虑到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趋势,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或仍有空间,预计传统险将锚定2.5%,分红和万能险产品则可能进一步调降保证利率至2%和1.75%。

01 调降预定利率进行时

什么是预定利率?其实质是寿险经营者因使用了客户的资金,而承诺以年复利的方式赋予客户的回报。通俗地来理解,就是保险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

预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缴纳的保费则越少,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越强。而预定利率调降,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收取更高的保费来覆盖未来的保险责任,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事实上,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进入预定利率3%的时代尚未满一年。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或又将迈入2.5%时代。

在“定价利率下调”“报行合一”等政策背景下,去年以来,人身险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组织中保协及国寿、阳光人寿等8家险企召开座谈会。座谈会重点调研普通险预定利率分布、分红险预定利率和分红水平等公司负债成本情况,以及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和行业的影响,包括对新产品定价、存量业务退保、销售行为、市场竞争分析变化等的影响。

之后,根据窗口指导,自2023年8月1日起,传统寿险的预定利率不得高于3%,分红险预定利率不得高于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2%。自此,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进入预定利率3%的时代。

今年6月中旬,据多家媒体报道,部分保险公司将于6月底停售3%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于7月上线预定利率为2.75%的产品。近日市场已有“传统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已锚定2.5%”的传闻。

对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去年,我们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优化偿付能力风险因子,取得积极成效”。

“我们将强化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李云泽说。

02 缓解资负两端压力

从五大A股上市险企最新披露的上半年保费情况来看,险企负债端增长态势进一步稳固。

今年1—6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5家A股上市险企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631.7亿元,同比增长3%。五大A股上市险企中,仅新华保险上半年保费下滑。

保费的增长,让险企“欢喜”也让险企“忧愁”。毕竟,“钱怎么花出去”是摆在险企面前的必答题。在招商证券看来,为缓解负债成本压力,调降预定利率是大势所趋,监管呵护行业高质量发展态度坚决。

然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还不满一年,为何如此急迫再调整?

这需要把视角转到险企资产端。面对着波动的资本市场和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的走低,险企资产端承压状态并未缓解。

今年以来,受“资产荒”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显著下降。上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下降至2.21%,下降35个基点引发市场关注。

为此,央行从4月以来,就对长债收益率问题保持关注并提示利率相关风险。对于债市风险,央行还从喊话转向了行动。7月1日,央行公告,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5月31日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账面余额为29.94万亿元。从资产端来看,无论是人身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都加大了对债券的配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财产险公司的债券配置占比为38.2%,同比上升14.81%;人身险公司的债券配置占比为46.82%,同比上升21%。

海通国际认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在低位,如果后续经济预期改善、长端利率上行,保险公司投资端压力将显著缓解。

而从险企整体投资收益率来看,今年一季度,险企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4%,同比下降1.1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7.36%,同比上升2.12%。

对于险企投资收益率的最新变化,海通国际研报解释,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股市表现弱于去年同期,而综合投资收益率提升主要是利率下行导致AFS债券资产账面价值增加所致。

03 “宽松”货币政策稳经济

为稳经济增长,我国货币政策发力点在于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撑。从去年以来,央行“降准”“降息”,不断向市场释放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今年1月24日,央行“超预期”“降准”。宣布自2024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而在2023年,央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具体来看,央行分别在3月和9月两度全面降准,力度均为0.25个百分点;两次“降息”则分别发生在6月和8月。

去年6月,1年期M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1年期、5年期LPR均跟随下降10个基点;去年8月,MLF利率和逆回购利率分别下调15个和10个基点,当月LPR则出现非对称降息:1年期品种下调10个基点,而作为房贷定价基础的5年期以上品种则“按兵不动”。

在央行“宽松”货币政策下,市场利率中枢一直在调降。金融机构无可避免受到货币政策传导,为缓解负债成本压力,险企调整预定利率在“情理之中”。

华西证券近期研报认为,目前债券利率持续下行,权益投资不确定性增加,另类资产供给减少,续期保费和再投资也面临匹配压力。随着未来险企潜在投资收益的下降,利差损风险进一步显现。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将降低新产品的负债成本,进而持续缓解保险行业的利差损风险。

寿险可分为传统寿险和投资理财型寿险,投资理财型又可进一步分为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在中邮证券看来,预定利率和评估利率的下调均可推动险企负债成本降低,低利率环境延续叠加居民风险偏好逐步下行,传统寿险对保费贡献不断提升,投资理财型产品贡献不断下滑。近年来传统寿险占比迅速攀升,万能险、分红险占比相对较低,2023年末头部险企中二者合计占比已基本降至30%以下。

总体而言,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是在业界“预期之中”。对于险企来说,预定利率的下调有利于降低“利差损”风险,但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优化保险产品结构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一段时间,挑选到“低风险、较高收益”的保险产品可能需要“大浪淘沙”和“火眼金睛”。

盲目扩展、激进发展的模式已经没有生存之地。保险业先打响自身稳定的保卫战,然后才可能保民生,保经济。

阅读排行榜

  1. 1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2. 2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3. 3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4. 4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5. 5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6. 6

    商保年金:新概念、硬指标!人身险公司的业务“标配”?

  7. 7

    保险“老大”人事调整继续:半年之久更换纪检监察组组长

  8. 8

    玖亓周评|“牛熊”之变:提振股市与刺激经济的长短打!

  9. 9

    从财险“老大”吃千万罚单看监管“长牙带刺”:无死角、无例外

  10. 10

    “报行合一”周年记:银保渠道分化加剧!谁在笑,谁在哭?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10. 10

    比亚迪后又一科技巨头拿下财险牌照:车险市场群狼已至,真正的颠覆要开始了?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