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万能险在内的理财型保险,曾为险企带来可观保费而备受青睐,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另一面正在反噬险企、尤其中小险企的利润、资本金、偿付能力。
从行业近期统计的76家人身险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来看,虽然整体的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了6%—7%,但分化明显,40家人身险公司亏损,合计亏损超113亿元,大部分都是中小公司。
究其原因,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收益承压是之一,另有理财型保险存量规模较大的机构人士表示,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下行也会导致准备金提取增加,进而侵蚀公司利润。在2023年,准备金提取增加就是许多非上市寿险公司利润的拖累项。
近年来,防范利差损、优化负债成本管理已是人身险行业重要课题,险企采取了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压缩规模甚至拟设追加设限等措施来应对,不过阻力仍然很多,中小险企如何破局?
01
何以难上难?
多重“不利”冲击投资环境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即将到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当前,低利率环境仍在“围剿”市场,背后原因指向资产荒。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5月15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3%,较年初下降约0.2个百分点,续创2020年4月以来新低;3年期以下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均已跌破2%,较年初下降0.2—0.35个百分点。
资产配置以固收资产为基本盘的险企,对利率环境有高敏感性。据行业统计,76家人身险公司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超过2%(非年化)的仅4家,总投资收益率在1%—2%之间的有18家,其余险企总投资收益率皆不足1%。也就是说,如果同期产品利率超过相应水平,保险公司要“贴钱”经营。倒挂较明显的产品之一,就是收益率有优势的万能险,以行业统计的近80家人身险公司3月万能险结算利率对比,最低结算利率都不低于2%,最高的为4%。
“卖的越多可能亏的就越多。”有中小险企高管直言。实际上,利率倒挂在去年就已出现,敲响利差损风险的警钟。
除了投资端的利差损风险,利率下行还会导致寿险公司准备金计提增加。这是因为其准备金计提多少,基于一系列精算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是“折现率假设”。根据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寿险公司传统险准备金的折现率假设的基准是“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因此,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寿险公司准备金就需要补提,进而对当期的利润和偿付能力造成负向影响。
前述机构人士表示,该公司就是因为理财型保险做得比较多,近两三年750日国债平均到期收益下行,导致提取的准备金增加,出现亏损。这也是很多寿险公司利润下滑的主因,据不完全统计的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2023年财报,去年投资收益率整体还算“过得去”,但因为计提准备金提高等原因,其中35家险企2023年度净亏损。
为何中小险企受冲击更明显?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杨峻在年初一篇公开撰文中称,受经济周期、竞争环境、经营理念和公司治理等因素影响,一些公司在产品定价中对预定利率、费率和死亡率的假设往往比较激进,导致负债成本过高。比如中小保险公司通常采用监管设定的“预定利率上限”来定价产品,提升竞争力,导致保单成本高企。
另据一份调查文章,大公司可凭借庞大规模实现有效的成本分摊,也可凭庞大的投资体量获得更优质的长久期资产,但中小寿险公司很难做得到这些,一旦亏损,会带来净资产减少,进而实际资本减少,而做业务又会消耗资本金。在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情况下,资本金会越来越少,偿付能力指标变差,逐渐地难以为继。因此,在市场上看到有中小险企出现净资产为“负”的现象。
02
如何应对?
降利率、降规模、拟追加设限
优化负债成本管理已是人身险行业近年的重要课题,目前寿险公司探索的路径包括稳定资产端收益、进行产品转型等,在此过程中,万能险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切口。
为防范利差损风险,在今年1月告别“4时代”后,3月下旬市场有消息称,监管部门指导人身险公司进一步严格落实成本收益匹配原则,部分中小险企万能险结算利率上限进一步下调至3.3%,大型险企下调至3.1%。
事实上,在此之前,一些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已降到保底利率,反映其自身就有很强的降低负债成本的动力。“近年万能险利率一直在降,我购买的一款产品,结算利率从2016年1月的4.25%一路下降到今年2月的3%,也就是合同的最低保证利率。”一位行业人士对『A智慧保』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万能险结算利率下降趋势已延续6、7年,此前更多是因激进而被监管纠偏,近两年主要是随市场利率下行而做出调整。
还有险企主动压降包括万能险在内的产品规模。例如招商仁和人寿2023年普通寿险保费规模125.6亿元,同比增长15.8%,而分红险、万能险保费规模分别同比下降了77.8%、65.1%。招商仁和人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结合偿付能力预测情况及公司发展要求,对新单保费规模增长进行主动控制,分红险、万能险等对公司偿付能力和利润均有较大压力,因此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追求更有价值的保费增长,压降这两类业务的规模。
此外,3月一则“热门万能险产品追加规则拟调整”的消息也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和讨论,同样是险企为压降负债成本,从万能险规模端试图做出的一次调整。
在投资策略方面,许多公司也公开谈思路。中邮保险董事长韩广岳在年初出席一场论坛时谈到,险资在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大类资产收益率下行、收益水平合意的长久期资产供给不足等挑战。一是面对低利率和股市波动,一些险资转向“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既加强长期债券资产配置、锁定收益,也通过权益类资产和创新另类资产来提高投资回报;二是为应对“偿二代二期”规则对险资运用的更强资本约束,资产配置更关注资本影响;三是针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加大净资产和利润不确定性,资产配置更青睐兼顾高股息的稳健型资产;四是发挥险资大体量、长久期的优势,积极践行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国信证券非银团队在近期一份报告中称,在经济增长中枢下降和利率中枢下行阶段,为更好地应对潜在的利差损风险,优化负债成本管理、挖掘增量投资机遇仍是行业转型关键。除了监管持续引导寿险产品降低预定利率及结算利率外,险企负债端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增加负债端弹性成本降低刚性支出,资产端要进一步挖掘包括OCI权益类等资产在内的投资机会,叠加相关政策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打开险资配置空间。
03
破壁战怎么打?
重保障、重特色化经营是关键
不过,险企目前还面临许多阻力。
其一来自客户。如前述热门万能险产品追加门槛计划搁浅,坊间流传的一个说法就是客户不买账,“该款产品销售过程中,主打的一大卖点就是万能险账户无限追加,现在产品上市不到一年就准备调整追加规则,确实难以接受”。实际上去年增额终身寿利率“换挡”之时,产品衔接问题就让险企焦灼,因为大多数客户仍偏好固收产品,对分红险、连投险等转型产品接受度尚不高。
另一大阻力来自股东。据调查,目前一些中小寿险公司的股东仍非常青睐规模,“规模至上”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规模仍是公司管理层考核的核心指标。
如何破局?首先保险公司要正视自身定位。杨峻指出,保险公司应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为客户打造保障基石,而非简单粗放地以“保本”“高收益”等标签,错配客户的综合保障需求。而且作为社会经济的“减震器”,保险要起到风险防范的效果,避免过度放大经营风险,反而成为风险制造者。
另有中小寿险公司高管进一步提到了特色化经营。“之前储蓄型产品的模式,无论是3.5%或3%的定价利率,都仅仅是将银行储蓄搬到保险账户里,并未带来更多价值。未来我们更要做好保障,从金融思维转到厂商思维。要做好重疾险、医疗险,虽然这些很难,但它们是刚需,也更能体现出中小寿险公司存在的意义。”
同时,险企也在期待监管给予更大支持。近年来,监管先后调整了保险公司绩效考核、险资配置权益资产偿付能力相关因子、国有险企ROE考核周期等指标,引导和帮助保险公司摒弃粗放增长、规模制胜理念,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降低负债成本。
多位保险公司高管表示,还期待监管为公司自救创造更大空间,包括将“报行合一”政策坚持执行下去,引导降低预定利率,鼓励分红险发展,在资本市场提供工具支持,以及调整“偿二代二期”规定,使保单未来盈余可有效增加偿付能力,减少750曲线下行的顺周期压力,提升险企对股东增资吸引力,对差异化发展提供有效政策支持等。
分红险的“回归”与“新考”
监管“清简报送”!保险机构哪些板块得以“解绑释压”?
新能源出租车被拒保上热搜!如何破解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难题?
周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大力提振消费和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
盘点2024②“偿二代”二期大限将至,险企年内发债补血超千亿
个人养老金15日全面开闸!银行专项账户买商业养老险免“双录”!
张宗韬如何重塑现代财险?聚焦网约车,成破局新思路!
严监管持续,紧盯银保专管员佣金!单月薪酬超5万需延期支付?
盘点2024①“国十条3.0”:未来十年,保险业要做哪些事?
财险五年“行动指南”出台!如何严监管、防风险?(附全文)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