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新的人生按下启动键,但经过三年大疫,民众也愈发意识到健康、医疗保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医疗救治峰值来临时,“就医自由”显得多么的重要和可贵。
然而,当前我国主要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导,看似人人看病都有“医靠”,但受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等因素影响,在求医问诊过程中,民众时常要面临“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挂号难、检查慢、住院床位不足等一系列痛点,令老百姓的就医体验感不佳。
事实上,为了缓解老百姓的就医难问题,近年来,各大公立医院也陆续开设特需部、国际部、VIP部等医疗科室,以满足患者个性化的就医需求,使其感受到干净整洁的医疗环境、高品质的服务态度,以及专业权威的诊疗过程。
但众所周知,民众想要体验到这样的中高端医疗服务,往往就要付出更多的“真金白银”,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额外负担,成为老百姓实现医疗自由的“拦路虎”。
面对民众对中高端医疗服务的迫切需要,此前也有不少大型险企有针对性地推出高端医疗险产品,但保费价格整体偏高且缺乏配套的购买流程和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导致普通消费者投保动力不足。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的较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险企和中介平台着眼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中高端医疗险“下沉”,以低廉的保费和便捷的购买流程吸引消费者,同时还提供医疗咨询、预约挂号等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的获得感。
如最近众安保险联合i云保定制首发的“尊享e生·中高端医疗保险2023版”,该产品不仅推出了0免赔、特需部版本,还可覆盖部分慢病人群、提供全流程就医服务等。俨然,面对百姓日益增长的中高端医疗需求,以众安等为代表的保险机构,正试图在中高端医疗险上加快创新突破,一个新的蓝海市场正慢慢崛起。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健康中国”战略深入人心,叠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近年来国民的医疗健康意识持续提升,愈加渴望获得多元化、个性化,以及高品质的中高端医疗服务。
《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86%的精英人士对现有医疗服务不满意,他们普遍倾向选择专家医师进行治疗,希望拥有完善的术后康复和专业家庭护理。
另据2017年德勤对中国消费者的医疗满意度调查显示,仅有21%的消费者对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感到满意,在对价格敏感度不高或有高端医疗商业保险的保障下,消费者更愿意转向服务更好的高端医疗(主要包含商业医疗机构及公立三甲医院的特需门诊或国际部等)。
从能看病、能治病到享受舒适化、高质量的就医体验,观测老百姓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其实除了健康认知层面的提升外,更多还是源于日常就医过程中,民众切身感受到的一系列难点和痛点,使得大家对中高端医疗资源的诉求日益强烈。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导,纵然基本医保的低门槛、广覆盖,令超13亿中国人受益其中,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也是客观现实。这也间接导致老百姓在公立医院看病时,普遍面临抢号难,问诊、检查排队时间过长,因就诊人数多,医患难以有效沟通,住院床位紧张等诸多问题。
2021年中国医疗行业问诊过程痛点感知调查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医疗行业问诊过程痛点感知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反映,就医时面临诊前线下挂号难,或无法调配休息时间等问题;另有51.7%和45.9%的受访者提出,在问诊过程中存在过度检查和医患沟通困难的现象;在诊后阶段,有58.1%的受访者认为交费取药所花费时间过长。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老百姓历经三年疫情考验,特别是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前的医疗资源紧张状况后,更加充分感知到医疗自由的重要性,诸多痛点叠加之下,中高端医疗服务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刚性就医需求。
从中高端医疗服务的定义看,中端医疗一般是指,公立医院的特需部、国际部、VIP部及商业私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而高端医疗是在中端医疗的基础上,医疗服务网络更广,包含大中华地区、国际(除美)、国际(含美)等地区的医疗资源。
事实上,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医疗市场竞争格局的加剧,同时也为满足民众个性化的就医服务需求,近年来,大批公立医院纷纷开设特需部、国际部、VIP等医疗科室。
除此之外,2010年,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出台后,新世纪、和睦家、美中宜和等私立高端医疗机构加速扩张,也间接提高了中高端医疗的普及度。
众所周知,与公立医院普通部等基础医疗服务体验不同的是,中端及高端医疗服务通常拥有挂号就诊便捷、医生资质较高、就诊环境舒适、医疗设备高端、服务态度良好、检查取药效率高等服务特征。
从中高端医疗服务的实际效果看,不少亲身体验过的患者也明显感觉到,相较基础医疗服务,中高端医疗有效解决了前者“三长一短”,即挂号时间长、排队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痛点。
以公立三甲医院的特需部为例,相较普通部的“人满为患”,特需部排队患者很少,基本都能快速看上医生;在问诊质量上,与普通部“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不同的是,特需部的医生会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且医生大多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在住院安排上,相较普通部住院多为6人、4人间,甚至高峰期的“一床难求”,特需部住院安排通常较快,且多是宽敞整洁的独立病房。
显然,相较基础医疗“吃大锅饭”一般的体验,中高端医疗服务更具人性化、个性化且兼具专业化。然而,中高端医疗如此之多的优点背后,也有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难题,那便是一个字“贵”。
享受中高端医疗服务究竟有多贵?以北京为例,综合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天坛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特需门诊挂号费用梳理,特需部的医师服务费通常在200-600元不等,部分疑难杂症、多学科联合门诊等特需号医事服务费更高,在800-1000元不等。
另有行业人士指出,在住院费用上,特需部的住院花费是普通部的4-6倍左右,国际部大概是普通部的8-12倍左右,且基本不能走社保报销。基于此,尽管中高端医疗体验感更佳,但“价格贵”却成为民众实现就医自由的拦路虎。
当然,面对国民巨大的中高端医疗需求缺口,以风险保障为专长的保险机构也早有洞察。多年前,平安、太平、招商信诺等大中型险企就进军高端医疗市场,纷纷面向中高净值人群推广高端医疗险产品。
从高端医疗险的演进情况看,2011-2015年,该类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加大,这一方面体现在客户群体逐渐从外籍人士向中国籍高管等中高净值客户渗透,另一方面,在险企营销路径上逐渐从团险主导扩展到广泛的个人客户。根据法再分析,近三年国内中高端医疗险增长强势,2021年和2022年增速分别达到20%和33%。在2023年疫情放开和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预计中高端医疗市场仍能保持20%-30%的高增长率,达到百亿规模。
2019-2022年产寿险公司中高端医疗保费增速
从高端医疗险区域客户画像来看,人口密集、人均医疗资源紧张但经济相对发达的一线城市人群对高端医疗险的接受度更高。以上海为例,2019年上海高端医疗险市场总计实现保费收入25.12亿元,同比增长18.23%。分渠道统计来看,保费收入占比最大的是个险渠道,同比增长 63.9%,其次是团险渠道,同比增长16.96%。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有限及高净值人群快速增长的背景,为高端医疗险发展提供了一定土壤,但客观而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端医疗险仍存在保费较为昂贵的问题,动辄大几千乃至上万元的保费,外加续保费用的不断上涨,令普通民众投保动力明显不足,这当中也包括一些有着互联网投保经验的高净值年轻人群,他们对保费价格也有着较高的敏感度。
据悉,高端医疗险的续保涨费幅度主要取决于历史经验,且通常高于通货膨胀,以30岁客户年交1万元为例,按每年7%涨费幅度到70岁,该客户需要年缴15万元,从30-70岁期间累计交纳保费215万元。可以想象,作为一款消费型医疗险,需要客户交纳如此之高的累计保费,这对目标客群的吸引力无疑较为有限。另外,由于高端医疗险的核保规则较为严格,对于既往症会果断拒保,因此也难以支持更加广泛的客户画像。对于高端医疗险的发展现状,有专业人士就直言,当前国人购买力与高端医疗费率水平差距较大,将是该类产品扩大规模的挑战。
其实,不止个人客户对高端医疗险存有投保价格顾虑,中小企业在考虑为员工提供高端医疗福利时,亦会将成本作为重要考量。《2021-2022年美世达信员工福利(MMB) 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市场调研报告》就指出,当下没有提供高端医疗险福利的被调研企业中,排名首位的考量因素主要归结至其成本高昂。
除高端医疗险保费价格整体偏高外,从产品特征上看,市面上的高端医疗险保障责任相对同质化,且主要以医疗费用补偿为主,普遍缺乏个性化的医疗咨询、预约挂号等购买流程服务或健康管理服务等。
由此综合来看,无论是在产品性价比还是在服务内容上,高端医疗险尚未迎合大部分人群或中小企业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以致难以扩展更大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相对有限。
难能可贵的是,针对国内中高端医疗需求与现行高端医疗险产品供需错配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部分互联网险企和保险中介机构,正试图通过推动高端医疗险“下沉”,打造高性价比中高端医疗险产品,来提升中高端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整体来看,相关险企的高端医疗险“下沉”方案主要定位于城市新中等收入人群,在产品特征上,中高端医疗险产品除保留高端医疗险的医疗费用直付特色外,保障范围也拓展到社保目录外进口药、公立特需部/国际部/VIP部等,同时兼顾了保障的全面性、医疗服务的高品质,满足了更多人群对就医体验的要求。
其实,从一定程度上看,高端医疗险的“下沉”,亦是我国医疗消费分层、升级的一种体现。之所以说升级,主要是相对于目前普及度较高的百万医疗、惠民保等商业医疗险而言,中高端医疗险对应的保障范围与医疗服务内容更广泛、更高端。
简单对比可见差别,如在免赔额上,惠民保、百万医疗险通常设有1万-2万元的免赔额,中高端医疗险可提供”0免赔”选择;保障责任上,多数惠民保仅赔付医保范围内费用,中高端医疗险不限医保目录范围内且100%赔付;在理赔体验上,惠民保、百万医疗险多是诊、术后报销,中高端医疗险可提供医疗费用直付服务;医疗体验上,惠民保、百万医疗险多对接基础医疗服务,中高端医疗险则覆盖特需/国际部、海外医疗、高端私立医院等医疗服务。
惠民保、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产品形态及费用情况
总体而言,从保险公司经营层面看,随着惠民保、百万医疗险规模的不断扩大,探索高端化升级成为险企差异化竞争的一大路径,而中高端医疗险则承接了从“惠民保、百万医疗保障向上延伸”和“高端医疗险向下扩展”两个通路的桥梁;从客户需求层面看,中高端医疗险有效满足了中端客户既追求产品性价比又对就医体验有一定要求的旺盛需求,能更好匹配大部分客户购买能力,从而拓宽客户群体。中高端医疗险可谓因时、因势、因需而生。
2021年益普索发布的《2021年全球健康保险趋势报告》就显示,中国的中高端医疗险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未来几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险市场之一。另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赛诺菲全球健康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中产阶级健康保障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中有超过70%的人表示对购买中高端医疗险感兴趣,其中有45%的人已经购买或正在考虑购买中高端医疗险。
目前在各大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上,类似上述形态的中高端医疗险就备受推崇。在产品设计特色方面,这些中高端医疗险普遍是以相对低廉的保费、便捷的购买流程、多样的增值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如近期,众安保险的拳头系列“尊享e生”就进军中高端医疗市场,最新推出“尊享e生·中高端医疗保险2023版”,该产品主要在补足中高端医疗需求、提供多元配套服务并兼具高性价比上进行创新探索。
具体来看,“尊享e生·中高端医疗保险2023版”主要亮点有:提供“0免赔”特需部版;对慢病人群友好,伴有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等人群使用智能核保后,无需另外加费;特定药品覆盖全面,涵盖148种恶性肿瘤——重度、罕见病与特定(海南博鳌)进口药品,含CAR-T疗法药品及NTRK广谱抗癌药;提供门急诊“加油包”责任,无需住院也能赔,且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100%赔付;保费低廉,出生满 30天至65周岁,181元/年起,全家投保费率优享最高10%。
除此之外,“尊享e生·中高端医疗保险2023版”还为客户提供涵盖门诊挂号协助、医疗垫付、重疾绿通、术后家庭护理等多达16项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能够让客户在产品保障之外,体验到更有温度感的保险服务,真正让中高端医疗险“物超所值”。
不难发现,面对中高端医疗需求这一巨大的蓝海市场,以众安保险为代表的保险机构,正积极从保障本源出发,通过扩大保障范围、提升产品性价比、提供多元健康管理服务上谋求创新突破,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个性化医疗需求,打通实现中高端就医自由的门槛与障碍。
结 语
2022年1月,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的报告》曾提及,当前我国商业健康险的风险保障能力不足,其中,中高端医疗服务供给较少是主要体现之一。
《报告》指出,“我国中高收入群体日益增加,而医疗保险缺少中高端医疗服务或一般设置有较高的门槛条件,在满足该类群体日益增长的定期医疗咨询、专家/特需门诊、高端设备使用等服务需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保险机构主动推动高端医疗险“下沉”,促使中高端医疗险更具可及性和获得感,不仅有助于更多客户实现中高端就医自由,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迎合民众健康管理需求的体现。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