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高调布局金融版图,以保险为主线,勾勒“综合金融梦”的中天金融,如今却深陷亏损泥潭,面临退市风险。
近期,中天金融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指出中天金融股票交易可能在2022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究其原因,与该公司日前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具有一定关联性。数据显示,中天金融预计该年度亏损125亿元至139亿元。
然而,令中天金融“头痛”的,不只是预亏超百亿、面临退市警示等问题,其收购华夏人寿股权命运多舛、70亿元定金能否收回一事,亦是悬而未决。
并且,纵观中天金融的投资保险之路,除入主华夏人寿充满波折外,作为中天金融的控股子公司,中融人寿也因投资踩雷、业务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大额亏损,进而使中天金融负重加深。还有中天金融与多家险企的诉讼纠纷,更是剪不断、理还乱。
回看中天金融从地产到大金融的转型之路,“保险”成为关键一环,但奈何现实不遂人愿,如今投资保险反而令其雪上加霜。剖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中天金融走到今天这般地步,固然有外部环境、监管政策变化等不可控因素,但同时也折射出民营资本跨界涉足保险,乃至布局综合金融,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据深交所发布的关注函显示,中天金融可能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主要是因中天金融此前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中,给出了2022年业绩预亏超百亿元的信息。业绩预告数据显示,中天金融预计2022年度亏损125亿元至139亿元,净资产预计为-6.09亿元至-20.09亿元。
对于业绩预亏的原因,中天金融解释主要原因: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存量地产项目去化不达预期,当期结转房地产销售收入下滑;金融类子公司对外投资形成收益较上年同期降低;金融类子公司顾问、承销等投行收入较上年同期下滑,利润降低等四大原因。
然而,中天金融的巨额预亏业绩披露很快引发了交易所的关注。1月30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中天金融就6项内容进行核查并作出书面回应。
如关注函要求中天金融说明: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同比下滑的具体情况及主要原因;金融类子公司投资收益情况及变动的合理性;截至目前债务预期的具体情况、涉及诉讼仲裁事项及其进展;房地产项目存货、其他非流动资产等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预计金额及主要测算过程,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合理;2022年计提商誉减值的具体过程;出售中天城投集团100%股权等交易事项的实施进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交所发布这份关注函之前,中天金融就曾在1月19日发布“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中天金融面临巨额预亏、退市风险的同时,其还深陷债台高筑的窘境。据中天金融2022年三季报显示,其总负债达1533.6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高达96.88%,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值。
不仅如此,中天金融的逾期债务也在越滚越大。数据显示,2022年11月23日,中天金融披露该公司及部分子公司新增逾期债务本金约27亿元,若加上其当年10月15日及4月底公布的逾期债务情况,中天金融仅在公告中透露的逾期债务就已达到93.63亿元左右。
可见,巨大的债务压力下,中天金融处境之艰难。而且,从中天金融的业绩预测看,2022年度将面临大额亏损、资不抵债。
作为贵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天金融为何会走上资不抵债的道路,或许还要从中天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
公开资料显示,中天金融最初的名字为黔中天,后更名为世纪中天。2007年,中天金融实控人罗玉平通过旗下金世旗国际控股,收购了上市公司世纪中天,而后,世纪中天又改名为中天城投,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
中天城投成为罗玉平实现资本扩张的主要起点,也为中天金融的发展积累了最初的实力。据悉,在地产业务经营得风生水起期间,中天城投的产业规划一度从“房地产、会展旅游、矿产资源” 三驾马车,转变为“城市运营、商业地产、资产管理与文化旅游会展、矿产与能源”四大产业。
然而,在地产领域的成功,并不能满足罗玉平的抱负与野心,中天城投开始做起了“金融梦”。
2015年,中天城投提出“大金融、大健康、特色精品地产”的战略方向,进而加大对金融产业的布局,当年该公司以贵阳金控(中天金融旗下全资子公司)为主体,设立了上海虎铂基金及母基金、投资控股友山基金,且在当年9月公开竞拍获得海际证券的控股权,并在此后将海际证券迁址贵阳,改名中天国富证券,成为贵州首家民营券商。
与此同时,罗玉平还在保险板块上迈开了步子。2015年,罗玉平间接收购了中融人寿20%的股权,并成为中融人寿并列第一大股东。这一年,在罗玉平的操作下,中天城投还发起设立了华宇再保险、百安互联网保险等保险机构。当然,后面两家保险公司至今未成立。
银行板块布局方面,中天城投持有着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少部分股权。此外,2016年,中天城投全资子公司贵阳金控与贵州美益投资(集团)还曾共同作为主发起人,拟与其他非关联第三方联合发起设立贵安银行(至今未成立)。
对保险、银行、基金板块的一系列布局,让中天城投的金融版图初显雏形。于是,2017年,中天城投正式更名为现在的“中天金融”。
不过,中天金融并没有停止金融版图扩张的脚步。2017年11月,中天金融宣布拟斥资310亿元收购华夏人寿21%-25%股权,正是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并被外界比喻为“蛇吞象”。
当然,对于中天金融而言,尽管310亿元收购巨资不是小数,但若能拿下当时的头部险企华夏人寿,对中天金融的经营发展会带来较大贡献。数据显示,2017年,华夏人寿保险业务收入近900亿元,投资收益近300亿元,净利润超40亿元。
据媒体报道,在2017年底的一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上,中天金融还曾表示,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就是他们学习的对象。
不过,事不随愿,令中天金融当初没有想到的是,收购华夏人寿股权一事,会成为其日后“进退两难”的隐痛。
不得不说的是,中天金融在经营滑坡、巨额预亏的同时,还面临投资保险的失意,这令其雪上加霜,为人熟知的便是中天金融收购华夏人寿股权受阻一事。
众所周知,2020年7月,银保监会对包括华夏人寿在内的6家金融机构实施接管,但一年后,监管又宣布接管期延期一年。也就是说,直到2022年7月,华夏人寿的接管期才结束,这也间接导致中天金融对华夏人寿的股权收购始终没有进展。并且,五年过去,中天金融不仅收购难有进展,就连预付的70亿定金能否收回也难有定数。
据中天金融近期发布的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显示,对于收购华夏人寿已支付的70亿元定金,尚存在定金损失风险、交易事项不确定性风险、公司业务转型风险、监管部门审批风险四大风险。
具体来看,如果因股权转让方导致重大资产购买事项无法达成,定金则会由股权转让方双倍返还给中天金融,但如果是因为中天金融自身原因造成的,则定金将不予返还;如果是因为不可归咎于各方的原因导致交易无法达成,则定金如数返还中天金融。
此外,尽管华夏人寿接管期已结束,但中天金融收购华夏人寿股权能否顺利推进,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这次重组方案重大,涉及事项较多;另一方面,近年来,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股东资质要求不断提升。当前中天金融又面临较大亏损、资不抵债等现实环境。
中天金融也在“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中指出,收购华夏人寿股权交易事项存不确定性风险,公司与交易对方虽已达成初步交易方案,但仍处于与相关监管部门就方案所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汇报、咨询、沟通和细化的阶段,尚未形成最终方案,未进入实质性审批程序。最终方案能否获得行业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核批准,存在不确定性。
屋漏偏逢连夜雨,除收购华夏人寿股权命运多舛外,曾被中天金融寄予厚望的中融人寿,也没有为其带来理想的回报。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中天金融间接持有中融人寿20%股权后,2016年9月,中天金融旗下贵阳金控与联合铜箔参与中融人寿增资事宜,由此中天金融间接持有中融人寿股权比例增至36.36%。
然而,在中天金融的不断支持之下,中融人寿近年的经营业绩却不升反降,2021年,中融人寿因踩雷房地产投资发生巨额亏损。根据中天金融披露的2021年度财报,中融人寿当年亏损65.36亿元,成为中天金融主要参控股公司中亏损最大的一家。并且,中天金融还因此对中融人寿资产组相关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13.45亿元。
在2022年业绩预告中,中天金融也提及受宏观市场政策变化、被投资单位所处行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金融类子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的收益较上年同期降低。
如果说中融人寿、华夏人寿让中天金融在投资保险上尝到了“失利”的滋味,那么,中天金融及其下设子公司与渤海人寿、恒大人寿等多家险企的诉讼纠纷,更是让其剪不断、理还乱。
根据公开信息,恒大人寿与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存在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涉案金额达23.23亿元;渤海人寿与中天金融存在合同纠纷,涉案金额超12亿元;2022年11月,前海人寿也以合同纠纷对中天金融控股股东及该公司部分控股子公司提起诉讼,涉案金额为15.13亿元。
其中,对于渤海人寿与中天金融的诉讼纠纷,近期法院已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判决中天金融需向渤海人寿支付股权收益权回购本金、违约金、律师费、保全保险费等合计超12亿元的款项。对此,中天金融并不“服气”,于是提起上诉。
且不论中天金融与渤海人寿等多家险企的诉讼纠纷最终谁胜谁负,在公司资金紧缺、经营遇困的情况下,纠纷过多也往往意味着消耗更大。
从豪情壮志进军大金融,到投资保险不顺、金融类子公司盈利贡献度减弱,再到如今业绩预亏超百亿、面临退市风险,昔日辉煌的中天金融,走上了一段充满荆棘的发展之路。
虽说不少民营企业都有一个金融梦,试图通过资本运作、参控股方式揽取金融牌照,进而打造“产融结合”商业模式,但参照中天金融的发展路途,想要跨界布局所谓的“大金融”平台并非易事。
对于民营企业跨界打造综合金融平台的挑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就分析称,近年来,金融业进入强监管周期,监管正大力引导金融机构转型高质量发展,过去部分地产公司等民企,希望通过布局金融板块为自身融资输血,或弯道超车谋求转型的模式已难以实现。并且,金融业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门槛,且需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而很多民营企业培育跨行业的专业能力,实际非常困难,通常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成功。
此前,也有专业人士撰文指出,2010年以来,我国形成了一轮产融结合的高潮,以上市公司为主的不少民营资本转型投资金融机构,试图通过布局金融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然而,产融结合尽管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如满足金融服务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盈利水平等,但也蕴含账面资本虚增、内部交易复杂和掏空主业等一系列潜在的风险。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转变,以及监管对金融机构股东资质考量趋严,民营资本对金融牌照的热衷度也开始降温。以保险牌照为例,不少中小险企的股权就出现折价转让、拍卖,甚至无人问津等情况,这亦折射出民营资本布局保险牌照愈发趋于理性。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代表着民营资本对金融业逐渐多了些敬畏之心,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盘点2024⑤16位监管高官、保险高管被查,退休辞任不是“挡箭牌”
盘点2024④保险营销“高精”之路:数量企稳,专业规划师势在必行!
玖亓周评|险企偿付能力:既要前瞻监管,又要过程监管
盘点2024③险企股权:改革化险与“退金令”,双重推动回归本源
大考逼近遇“松绑”!“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险企如何备考?
分红险的“回归”与“新考”
监管“清简报送”!保险机构哪些板块得以“解绑释压”?
新能源出租车被拒保上热搜!如何破解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难题?
周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大力提振消费和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
盘点2024②“偿二代”二期大限将至,险企年内发债补血超千亿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