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保险业加速推动高质量转型,各大险企除了在负债端的保险业务上谋求变革外,投资端也成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发力的关键。
春节前夕,保险资管队伍再添新兵。1月18日,银保监会网站公告,同意中邮人寿筹建中邮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资管”),注册资本5亿元,设在北京,拟任韩广岳为董事长、阴秀生为总经理。
可以说,资管板块“落子”,是中邮人寿继引战增资、强化多元化业务渠道后,在深度转型期的又一重大动作,而中邮人寿“负债、投资”两手抓的举措,或也将为其挺进“一流险企”的目标提供助益。
从中也不难看出,随着寿险改革步入深水区,不止头部险企在积极转型,以中邮人寿为代表的实力雄厚的中型险企为巩固市场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在多维度赶超发力。
背靠中国邮政、坐拥数万个邮储网点分销渠道的中邮人寿,自2009年成立以来快速发展,目前已是“银邮系”寿险一哥。
翻阅其财报可以看到,中邮人寿保费收入在2012年就已突破百亿元关口,当年达到145亿元;资产规模突破270亿元。根据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当年累计取得保险业务收入914.34亿元,总资产规模突破4400亿元。十年间,中邮人寿保费翻了6倍,资产规模更是翻了16倍。
从保险业务结构来看,储蓄型保险是中邮人寿保费收入的绝对主力。公司成立以来,历年前五大产品几乎被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分红保险等储蓄型、理财型保险“霸榜”,保费收入合计占比多在九成以上。虽然近年占比整体下降,但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前五大产品保费收入占比仍高达91.89%。
数量庞大的分销渠道、曾经的人口红利等都是中邮人寿快速发展的基石,不过随着市场大环境变化和自身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储蓄型保险保费占比较高,近年来,中邮人寿也在加速推动市场化转型,如引战增资、与友邦保险“联姻”形成渠道互补;启动新一轮高管变更等。而今,中邮人寿又开始在投资端“补短板”,通过筹建设立中邮资管,进一步提升其专业化投资能力。
根据银保监会批复,韩广岳是本次中邮资管拟任的董事长,将与他搭档的中邮资管总经理阴秀生,在投资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于2020年3月加入中邮人寿,现为公司首席投资官、董事会秘书。
其实,近两年来,中邮人寿一直在强调投资端的重要性,该公司连续两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中都提到投资方面的工作部署。
如在2022年工作会议上,中国邮政集团董事长刘爱力提出中邮人寿要“跻身行业一流险企”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集团副总经理康宁指出,产品开发、投资、风险管理、深化分销潜力等都是中邮人寿经营中的短板,将借“联姻”友邦保险的契机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近期召开的2023年工作会议部署了公司年度六大重点工作,其一就是提升投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显然,中邮人寿在引入友邦、提升多元渠道展业能力的同时,该公司还试图通过筹建资管子公司,加强专业化投资能力,使其资产与负债端得以更好匹配,并有能力应对类似于2022年那般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业内人士也指出,筹建资管子公司,将有助于中邮人寿拓宽投资业务范围并提高资金运用能力。
而今,中邮资管的获批亦标志着保险资管公司阵营将迎来第34位成员。
回望我国保险资管公司发展史,起点是在2003年,快速发展是在近十年。十年间,随着我国保费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国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加,“提升保险资金管理水平”这一问题摆到了越来越多险企面前,强化“资产负债双轮驱动”模式逐渐成为行业趋势,保险资管公司数量随之扩增。
根据公开报道,2010年时我国尚仅有9家保险资管公司,彼时监管部门负责人曾表示,支持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设立条件将放宽。至本次中邮资管获批筹建前,保险资管公司已达33家,管理的总资产在过去十年间从不到5万亿元,增长至约22万亿元,受托管理规模中包含了保险业70%以上的资金。可以说,保险资管公司已是打理险资的主力。
“保险资管行业发展韧性不断巩固。”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在2022年底的公开演讲中进一步列举了几组数据:投资收益方面,过去十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规模从年度0.18万亿元增长至1.05万亿元,财务投资收益率年均5.28%,每年均实现正收益,波动幅度远小于其他机构投资者;资产质量方面,投资固收类和流动性资产占比超七成;在债券市场发挥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仅次于银行。
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评价称,经过近20年的发展,保险资管公司在长期资金管理、大类资产配置、长久期资产创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成为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核心管理人、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不过,保险资管行业曾一度缺乏相对独立、成体系的监管制度,制约了发展脚步。近年来,多层次监管体系及标准加速完善。
2022年初,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正式实施,同期《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正式落地,细化投资端各类资产的计量准则;2022年9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以下称《规定》)实施,允许保险资管公司设立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如理财、公募、私募基金等),取消外资持股上限,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水平,且提出支持、鼓励和引导保险资管公司立足长期、稳健、价值投资,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差异化发展。
酝酿三年出台的《规定》被视为行业的“顶层设计”,业界普遍认为其出台对保险资管业影响深远。普华永道指出,保险资管公司的明显优势是管理长期资金,资管新规及《规定》的出台消除了诸多行业壁垒,为保险资管进入大资管市场开“绿灯”。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分析称,《规定》支持和引导保险资管公司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的投资运作提供更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可见,在监管为险资投资限制不断松绑,保险资管政策愈发完善的背景下,中邮人寿筹谋设立资管子公司,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之举。
当然,站在大资管市场化时代,保险资管机构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皆存。
机遇方面,可以预见,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财富管理需求也将持续释放,特别是2022年个人养老金时代开启,这都给保险资管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想象空间。
专业机构普遍认为,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稳定性强等特性,与养老资金等长期资金高度契合。此外,个人养老金体量预计将达数万亿级,保险行业参与其中将获得增量资金,同时助力保险资管行业发展。
但我们也需看到,在当前社会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投资市场环境震荡、长端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保险资管行业亦面临着多重挑战。
如在人口代际变迁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居民财富管理的风险偏好由“单一存款储蓄需求”逐渐向“多资产管理配置需求”转变,不过2022年受地缘政治、疫情反复等影响,全球通胀上扬,股债轮番大幅波动,险资维持稳健业绩的难度也在加大。
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冲击着居民保险产品消费的意愿,保费增长承压。据银保监会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按可比口径,2022年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4.58%。其中,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3.42万亿元,同比增长3.06%,增速较为乏力。
另一大挑战来自资管行业内部。虽然保险资管公司受托资金主要来自自身业务,不过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与其客观上存在竞争。不仅如此,保险资管公司中,一些市场化意识强的机构已先行管理第三方资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还有一些保险公司有“选秀”招聘管理人等动作。据统计,2020年时保险资管三方业务占比为21%,2021年占比上升到24%,规模达4.8万亿元。
各家保险资管公司如何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力?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管公司既要巩固长期资金优势,也要摆脱对固收投资的依赖,提升权益投资及多元资产配置能力。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目前保险公司仍“偏爱”固收资产配置,占56.23%,是权益类资产(23.12%)的两倍多。
“经济转型期利率中枢的不断下移,将严重冲击甚至颠覆保险机构传统的以固收为主的投资信条,优质的权益类资产可以跨越市场的牛熊周期,实现投资收益率的基本稳定。”一位险企投资总监公开撰文谈道,在配置结构方面,险资应逐步加强未上市股权投资;在机制保障方面,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资本管理,优化偿付能力。
曹德云指出,要不断丰富保险资管产品的内涵与类别,加大特殊机会资产投资、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养老资产管理产品等创新型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在产品研发、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将政策空间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也有险企高管曾在银保监会例行发布会上呼吁,希望相关部门和市场为保险业创造和提供更多长期的投资机会。由于保险业销售的很多产品是终身寿险,负债久期非常长,但长期的投资资产种类却很少,有时要花很大精力去拿30年期或50年期的国债,因此希望有更多好的市场,给保险业充足的长期投资机会。
加强与外部的合作同样重要,例如保险资管与银行理财已有合作实例。根据公开报道,有银行除了投资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产品,还将一些专户委外资金委托保险资管公司管理。中再资产总经理李巍在2022年末的一次公开活动中还提到,保险资管行业要以全球为视野把握宏观周期和市场的阶段性机会,寻找低成本的负债来源和高性价比的配置机会,将自身业务能力和外界资源更好地融合,以更开阔的思路、更高效的举措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
在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作为保险资管的新兵,中邮资管未来亦是任重道远。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