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台湾防疫保单赔付超2000亿!感染高峰期,内地险企能否顶住压力?

  • 2023年01月04日
  • 17:13
  • 来源:
  • 作者:智慧君

说起2022年最纠结的保险产品,无疑是反复上架、下架的隔离险、防疫险。

近期,伴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的激增,“确诊即可赔”的新冠防疫险不断衍生理赔纠纷案件。面对消费者的大量理赔申请,险企一方面担心被新冠“赔穿”,另一方面,又怕砸了招牌失了人心,可谓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其实,在疫情险上“吃苦头”的不止内地保险业,有数据显示,截至本月26日,台湾地区产险业承保的防疫险,今年已理赔超1600亿元(新台币,下同),而包括产、寿险领域推出的疫苗险在内,广义防疫保单合计理赔已破2000亿元大关。

再看国外保险市场,美国寿险协会曾表示,2021年的死亡理赔金额同比增长11%至1001.9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或是新冠肺炎所致;早在2021年2月,英国保险协会也曾披露,2020年疫情相关的保险索赔支付高达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27亿元)。

可见,疫情三年,不仅给国内保险业带来巨大挑战,整个国际保险市场皆面临着赔付高企的困扰。然而,从保护消费者权益层面看,保险作为一种风险分散工具,担负着践行理赔承诺的天然职责,险企若在此时简单粗暴地退避三舍,无疑会损失自身品牌形象,或许,唯有积极应对才是正解。

防疫险的巨额赔付,正给台湾地区保险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据台“金管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仅台湾地区产险业承保的防疫险,今年已累计理赔402.4万件,理赔金额达1653亿元,而产、寿险领域都有的疫苗险也在近一周累计理赔突破百万件,累计理赔金额为418.82亿元。这代表着,台湾地区广义防疫保单合计理赔已近2072亿元。

从承保经营情况上看,据悉,台湾地区防疫险今年已收保费为45.5亿元,累计赔付金额是已收保费的36倍;疫苗险今年已收保费为10亿元,累计赔付金额是已收保费的41倍。

不难看出,无论是防疫险还是疫苗险,相关产品已收保费远不敌支付的理赔金额,这无疑会给承保险企带来巨大赔付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受防疫险拖累,不少险企在偿付能力告急的背景下,紧急采取增资“补血”措施。

据当地保险局副局长林志宪表示,目前台湾地区已有六家产险公司完成885亿元的现金增资,并且国泰世纪产险年底前还会再增资100亿元,由此今年台湾地区产险业合计现金增资将达98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据当地保险局分析,随着相关产险公司增资金额到位及调度现金,会加速推动防疫保单理赔,因此广义防疫险出现已连续两周理赔破百亿元的情况,应该是保险公司在加快清理申请案件,因此年底前理赔金额仍可能会持续增加。

事实上,早在今年上半年,台湾地区防疫险的高额赔付情况就被广泛关注,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6月21日,台湾地区防疫险迎来理赔高峰,理赔金额高达112亿元,超过彼时保费收入35.6亿元的3倍之多。

新冠疫情的复杂多变不仅给台湾地区防疫险赔付带来严峻挑战,伴随着近期内地防疫政策的逐步优化、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的激增,部分险企推出的新冠防疫险,亦面临着赔付高企的压力。

从近期国内疫情形势来看,全国多地正经历着第一波感染高峰。

如12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曾指出,“这次新冠疫情的感染高峰,不是一般的高,而是疫情海啸”。另据山东青岛市卫健委主任薄涛日前介绍,尽管当前青岛的新冠感染发病高峰期还未到来,但已处于高峰来临前的快速传播阶段。

此外,安徽、湖南、浙江、江西等多地也于近期预测,第一波疫情高峰可能会在明年1月左右到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海啸,“确诊即可申请赔付”的防疫险首当其冲面临赔付挑战。为了把控理赔风险,近期多款新冠防疫险下架,然而,尽管多款防疫险紧急下架,但基于险企已售出的大量防疫险保单,以及不少保险公司对旗下相关产品扩展了新冠肺炎确诊保险责任,总体而言,相关险企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赔付压力。

中国人寿官网就显示,早在2020年2月,该公司已对旗下现有31款长期重大疾病保险进行了责任扩展,涵盖新冠肺炎确诊保险责任;此外,平安寿险也针对目前已上市的85款长期疾病保险扩展了新冠肺炎相关责任;还有正在热销的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近期也面向参保人赠送新冠病毒保障责任。

事实也证明,近期防疫险正面临着理赔纠纷增多的尴尬,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多位已购买新冠防疫险的消费者投诉称,感染新冠肺炎后却遭到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在保障新冠肺炎确诊方面,相关防疫险的理赔条件比较严苛,如明确表示不保障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重症危重症确诊为主,并且对于保险责任中的“确诊”条件,保险公司不仅需要消费者出具核酸检测阳性证明,还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或方舱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胸部CT以及血液检查等才可认定,这也给很多消费者造成了不佳的理赔体验。

事实上,关于新冠险的理赔纠纷风波,今年已不止出现一次,在此之前,以提供新冠隔离津贴为特色的新冠隔离险,同样衍生出大量理赔纠纷问题,一度引发监管出手规范,并且新冠隔离险反复上架、下架的现象更是备受诟病。

从新冠隔离险到防疫险,险企迎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的意识固然值得肯定,但面对疫情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关经营主体显然未做出充分的风控预判,以致病毒传播和防疫政策一旦发生改变,就导致保险公司措手不及、难以应对。

结合台湾地区防疫险的发展情况来看,有市场分析人士预测,基于内地险企前期承保的大量新冠确诊责任保单,在当前全国多地感染高峰袭来的背景下,相关险企恐将面临承保亏损风险。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将承压,促使其不得不将增资计划提上日程。

然而,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角度看,也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坦言,践行理赔承诺依然是保险的首要职责,若此时险企只求“自保”不顾及消费者的服务体验,势必会影响自身的品牌形象。

从市场层面看,不少保险机构始终秉承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对新冠肺炎相关案件展开赔付。如国寿寿险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已赔付新冠肺炎相关案件4563人次,赔付金额5842.9万元;另据银保监会披露,2021年以来,财险业已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关风险保障6.9万亿元,支付赔款3亿元。疫苗保险累计为超34亿剂次新冠疫苗接种提供保险保障,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近期国家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政策,也有专业人士建议保险公司可在产品条款、核保核赔方面及时进行调整、与时俱进。

近期,北京银保监局在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险企应加快设计开发适宜人群广泛、价格普惠的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责任险种,保障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危重症以及死亡风险。可见,从国民健康需求出发,监管依然鼓励险企在做好风控的基础上,对新冠病毒相关传染风险作出保障。

阅读排行榜

  1. 1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2. 2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3. 3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4. 4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5. 5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6. 6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7. 7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8. 8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9. 9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10. 10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10. 10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