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银保进退抉择:规模论势必“断舍离”,价值论眼前难担当!

  • 2022年11月02日
  • 16:55
  • 来源:
  • 作者:智慧君

在当前个代渠道增速放缓、发展受困之时,银保成为拉动保费的突围之道。

特别是大型险企,为扭转银保渠道价值率贡献不高的弊端,近年来纷纷打出聚焦价值转型的“新银保”模式。

然而,近期上市险企三季报,以及各家银行系险企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分别透露部分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难转下滑趋势,多家银行系险企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的现实,这也折射出“新银保”模式短时间内尚难给人身险公司带来有效的价值贡献。

再叠加银保渠道对险企资本金的消耗较大,以及热销产品增额终身寿备受争议的多重隐形困扰,究竟银保渠道能否真正解救人身险公司于水火?

谈及银保渠道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与个代渠道形成“跷跷板”的关系。个代渠道受挫时,以销售理财型产品为主的银保渠道,一度被险企视为保费扩张的利器。


不过,自2016年开始,监管引导行业加速回归“保险姓保”,银保渠道主打产品的竞争力也随之减弱,保费增速连年下滑,甚至在2018年银保渠道保费出现-24.11%的同比下降。在此期间,为优化业务结构,很多险企主动收缩银保渠道保费规模,或大砍趸交业务。


不过,近两年来,随着个代渠道低迷、利率下行等市场环境的变化,曾经沉寂的银保渠道再度被寄以厚望。


这一点在2021年表现较为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90.99亿元,同比增长18.63%,已超过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业务占比同比上升3.73个百分点。


尤其是上市险企对银保渠道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以今年部分上市险企三季度报告为例:

太保寿险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897.39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20.56亿元,同比增长827.9%,成为拉动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实现总保费收入1377.92 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个代渠道前三季度实现总保费收入 968.76亿元,同比下降2%;而银保渠道实现总保费收入 385.76 亿元,同比增长 9.3%。

从产品方面看,近两年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也成为助推银保渠道发展的主力。据《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资金灵活度更高、用途功能更加多样的增额终身寿险脱颖而出,终身寿险占人身险银保业务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个席位。


对于发力银保渠道的意义,上市险企高管普遍表示看好。如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就在三季度业绩会上表示,银保渠道将成为明年保险保费贡献较大的渠道。


同样,针对银保渠道价值不高的担忧之声,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指出,随着银保渠道聚焦价值转型,期交规模及占比的成长,不久的将来相信银保渠道会成为新业务价值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诚然,在个代渠道低迷期及上市险企的力推下,银保渠道已成为拉动行业保费增长不可忽视的存在,但从上市及非上市险企的核心经营指标剖析,银保渠道短时间内尚未表现出“堪当大任”的角色。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普遍下滑,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均下降超15%,这一方面反映出上市系寿险公司的个代渠道在转型调整下,仍面临新单业务疲软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证明尽管银保渠道能较快带动保费规模增长,但价值贡献尚待挖掘。


上市险企半年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旗下人保寿险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为392.8亿元,该渠道新业务价值仅有2.44亿元。同样,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为311.95亿元,贡献的新业务价值为2.31亿元。


除此之外,观察近期非上市险企披露的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部分银行系寿险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明显亏损或利润收窄的情况,亦能反映出其高度依赖的银保渠道对利润贡献较为有限。


从整体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10家银行系险企净利润合计为-24.14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同期则为80.17亿元,同比下降了130.1%。


从单个公司看,这10家险企的净利润均较去年同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有5家险企的净利润由去年的正盈利变为今年的亏损,其中就包括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建信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净利润分别为-26.43亿元、-4.65亿元、-0.7亿元、-5.3亿元、-0.38亿元。


当然,市场分析人士多认为,今年资本市场震荡波动,大部分险企亏损主要受投资收益下滑影响,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更能说明,过去银行系寿险公司获取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投资,而非依赖负债端银保渠道带来的利润。另外,客观来讲,险企大力发展银保渠道还会带来资本金消耗、偿付能力不足等挑战。


如被传美国保德信有意入股的农银人寿,近期就在筹谋发债计划,拟发行2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农银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0.7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4.74%,高于银保监会监管要求,但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季度下降4.7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季度下降4.78%。


当然,着眼到银保渠道的发展定位,行业很难用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来评判,毕竟在个代渠道本就处在艰难摸底的当下,银保渠道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规模”的作用,这正是险企发展所需,也是一大共识。


既然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应勇敢直面,深思银保渠道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挺身而出,既增加规模也提升价值。越来越多的险企开始探索银保渠道的新价值。


例如,太保寿险“长航行动”打出的个代、银保双支柱策略;平安寿险从单一渠道向多渠道的转型;新华保险将银行代理渠道作为规模支撑渠道对待等,皆折射出当下头部险企并非简单粗暴的看轻个代,主攻银保,这是不现实也是不理性的。


其实,不止上市险企,今年以来,银行系险企中邮人寿亦通过引入友邦入股、引入市场化高管等方式加速推进转型,弥补个代渠道短板,并转变银保渠道的发展模式。有行业人士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邮人寿大额亏损,或许与加大个代渠道布局,投入较高渠道费用有关联。


联合资信发布的中邮人寿相关信用评级公告也显示,2022 年以来, 随着增资扩股的完成,中邮人寿将借助友邦保险在个代渠道拓展、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业务规模的健康增长。长期形成的经营模式得以转变,势必要经历转型的阵痛。


事实上,在险企探索多条腿走路之时,市场应给予银保渠道的价值转型更多耐心。


麦肯锡在《破解迷思 探索高质量银保发展新模式》报告中就指出,中国大部分银行中高净值客群的保险渗透率仅约3%-5%(不含储蓄替代型产品),而国际领先银行在超高净值、高净值和富裕客群的保险渗透率则高达30%,两者差距明显。报告预测,若未来中国银保的渗透率将提升至约6%-10%,推动银保市场高价值产品规模翻倍。


报告还建议,为推动银保业务高质量转型,险企可与合作银行共同制定客户经营策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此外,联合银行专业团队,开发银保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线上+远程+线下”全渠道银保营销服务赋能等。


蔡强也表示,现在的银保渠道和10年前的银保渠道完全不一样,在联合监管情况下,银行和保险公司面临越来越多的统一平台、统一监管、统一合规,这也意味着银行保险机构会更加专注客户需求,银行也会寻找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外,詹忠也指出,目前中国人寿银保渠道的价值保持正增长,公司会坚持银保渠道规模与价值统筹定位。


另有专业人士指出,险企还可通过银保渠道深度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方案,提供更多具有高价值、长期化的保险产品。或许,随着各大险企去趸交、推期交等新银保模式的深入推进,以及对该渠道客户服务模式的升级、转变,银保渠道的价值功能有望得到更深层挖掘。

阅读排行榜

  1. 1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2. 2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3. 3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4. 4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5. 5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6. 6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7. 7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8. 8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9. 9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10. 10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10. 10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