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生产力。但当前,我国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是,“‘十四五’期间,总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这一论断来自于日前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上刊发的官方署名文章。
人口负增长、“少子化”的官方预警已经发出,如何积极应对,考验着政府部门与社会的共同智慧。
8月16日,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支持“三孩政策”,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推出了多达20项支持生育的实际举措。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意见》首次提出,逐步将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到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事实上,对于辅助生殖领域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部分商业保险公司也发挥着风险保障和支付角色的优势,积极探索推出“试管婴儿移植手术”、“孕育综合疾病”等保险产品。
但落眼当下,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即将纳入医保,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未来,辅助生殖类商业保险产品的市场空间会否被压缩?险企又该如何保持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当“老龄化”撞上“少子化”,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人口将面临负增长。
8月1日,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总人口将出现负增长,并且低生育率将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最主要风险。
此外,文章指出,目前我国生育水平已持续走低,近年来总和生育率降到了1.3以下。这一数据,实际已突破国际上理解的总和生育率1.5左右的“高度敏感警戒线”,代表着一国可能进入“低生育率陷阱”。
另有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出生率仅有7.52‰ ;死亡人口为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由此导致,当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有0.34‰。
尽管对比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来看,“低生育率”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为缓解“低生育率”衍生的各类社会经济问题,及早作出应对和规划也是各国政府的共识,我国也不例外。
可以看到,为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8月16日,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意见》,从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多个层面,推出20项支持生育的具体举措,为民众解决“生育难、生育贵”的问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民众此前高度关注的辅助生殖技术是否会纳入医保的问题,《意见》明确指出,“将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的可承受能力及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到基金的支付范围中”。
这也是国家层面首度明确,要将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
所谓辅助生殖技术,主要用于对不孕不育症状的治疗,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也就是大众俗称的“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率较高,但医疗价格也同样不菲。
据平安证券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统计,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患者数量较多,到2023年预计我国不孕不育的人群占比将达到18%。然而,试管婴儿技术单周期价格偏高,一般在4万元左右,很多中低收入人群对辅助生殖项目望而却步,使得这一技术在我国的渗透率仅有7%。
不过,平安证券预计,随着未来辅助生殖项目逐步纳入医保,相关技术的可及性将大幅提高,从而有望推动辅助生殖需求端的快速释放,带动相关行业链条发展。
事实上,对于辅助生殖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除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产业链蕴含商业机会外,部分商业保险机构也较早涌入辅助生殖赛道,开发出细分创新险种。
如泰康在线于2016年推出的“祝孕试管婴儿保险”,就是专门针对生育障碍患者设计的商业险。从投保门槛上看,只要女方年龄在20-35周岁且符合投保条件,体检完进入试管婴儿移植流程前即可投保。患者投保后,一年内完成3次及以上的胚胎移植,若均未显示临床妊娠阳性,可报销其保险期间内的治疗费用,获得最高20万元的保险理赔。
此外,平安产险也推出了一款“试管婴儿保险”,保费价格在1万元左右,患者投保后两年内若三次胚胎移植失败,将会获得4万余元的保险定额赔付。
『A智慧保』还注意到,复星联合官网也挂出了一款名为“星护孕育综合医疗保险”的产品,该产品将胚胎移植手术费用设计为可选责任,主要保障被保险人因不孕不育接受人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的治疗费用。不过,该产品对首次胚胎移植失败的情况不承担赔付责任;第二次失败,按保险金额的10%赔付;第三次失败,则按保险金额的90%赔付。同时,该保险产品还提供多胎减胎手术费用、辅助生殖并发症等保障内容。
综合来看,各家险企推出的辅助生殖类商业保险,主要立足于对一定期限内,试管婴儿胚胎移植手术失败后的经济补偿。不过,『A智慧保』也梳理发现,市面上辅助生殖类商业险并不多见,仅有零星的几款产品,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此,一家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坦言,“该类保险产品主要在特定场景销售、非广域流量下购买。同时,购买此类产品的客户一般有明确的保险需求,风险较为集中。这也就导致,开发此类产品通常面临保费较高、杠杆不足的问题。客观来讲,各家保司的产品同质化竞争也较为激烈”。
其实,从监管层面看,为支持“三孩政策”、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近年来,银保监会、国家医疗保障局也曾提及,鼓励商业保险参与辅助生殖领域的创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供给。
如2021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的答复》中就提到,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针对“不孕不育”的新型保险产品,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另外,2022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鼓励保险机构探索面向老年人、罕见病、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和有辅助生殖需求、有既往症人群等的保险服务。
可见,无论从监管政策还是市场需求层面看,辅助生殖类商业保险都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
不过,随着如今《意见》明确表示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也有市场人士开始担忧:本就相对小众的辅助生殖类商业保险,未来的市场空间会否被进一步压缩?
对此,泰康在线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如果“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对用户而言,可以降低其自费负担,提升其进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意愿,但是对医保基金而言,亦会形成一定的支付压力。
当前,商业保险机构在辅助生殖领域具有强烈意愿,后续可以与社保做好生育费用报销的衔接,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自费支付压力。目前整体市场销量在千万规模,投保客户的反馈较为积极,未来市场前景可期,预计会是下一个亿元市场。
然而,也有专业人士预判,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可能会挤占或压缩相关商业类保险产品的发展空间,为保持一定的产品竞争力,该类商业保险的保费价格后续可能会逐渐降低。
当然,除了产品价格外,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还可以从服务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上述泰康在线相关负责人就建议,下一步,商业保险机构还可立足不孕患者的真实需求,与辅助生殖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为不孕患者提供从药品供应、检查检验、不孕诊疗以及后期的辅助生殖和孕产相关服务。同时,还可关注不孕患者的异地就医问题,及时提供全流程的就医安排服务。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