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保险集趣
  3. 保险史话
  4. 正文

【红色保险】他是我国保险界的“活字典”,是首批保险精算师

  • 2021年07月05日
  • 18:08
  • 来源:宁波保险创新公众号
  • 作者:

本期专栏讲述被誉为我国保险界“活字典”的乌通元。他从1945年1月2日进入保险行业,到2004年12月31日从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秘书长岗位上退休,在中国保险行业里整整工作了60年。




★ 本期人物 ★








★ 红色保险——“活历史” ★


乌通元:中国保险业首批精算师


乌通元(1921-2020),浙江镇海人。年少时,一家来到上海,父亲在上海从事印刷工作,母亲打零工,日子还算殷实。






乌通元读书时光都在上海,中学时期在著名的南洋中学就读,学习成绩优良,名列前茅。在校期间,乌通元受王培孙校长影响,承载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1939年,乌通元考入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学校地处租界,他不得不转到厦门大学继续学业。




01 与保险初结缘




1943年,乌通元毕业时,学校希望学业优秀的他留下来任教。但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心愿,他婉拒了学校的留校邀请,动身去了重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令乌通元与保险打起了交道。




1945年1月2日,时年24岁的乌通元进入重庆资源委员会(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经委)保险事务所开始从事保险工作,任业务课长。




资源委员会保险事务所于1943年7月1日在重庆成立。属于官办机构,它不同于一般保险公司,而是一个集团性封闭式的相互保险组织,即该所只为资源委员会内部所属单位提供保险服务。由于该会在抗日时期掌握了整个“国统区”的资源命脉,除一般轻纺工业外,各种能源及重要矿厂的财产物资均在保险范围以内,带有一些强制的性质。因此,在大后方保险市场内,该事务所的实力也较雄厚。抗日战争胜利后,乌通元随保险事务所搬到南京。




02 启动上海保险




上海解放后,乌通元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参与筹建保险事务所的华东区公司。这个由乌通元主持操办起来的区公司,便是后来中外皆知的“picc”即中国人保的前身。




1949年9月,对保险业务已经相当熟悉的乌通元参加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公司的筹备。区公司设在上海,业务开展迅速。乌通元担任公司业务科科长,负责区公司在华东六省一市的保险业务。




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1958年以后国内保险业务几乎停办,到了1966年,上海保险业也很难再坚持下去了。于1967年正式停办。




庆幸的是,尽管当时国内业务部分被停止,但涉及海外保险业务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包括乌通元在内的一些人民保险公司员工,延续着保险业的微弱火苗。




03 开发专业人寿保险




1979年,国内保险业复业,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了。




当时乌通元已经58岁,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了乌通元面前,那就是开发专业的人寿保险。上海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社会迫切需要养老保险来解决矛盾。1980年6月,建立寿险业务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0年9月,他从上海赶赴北京筹建寿险业务。在他的带领下,很快完成了生命表、寿险险种确定和人才培训等多项工作。在整个社会对商业人寿保险还比较陌生的时候,乌通元推出了医疗、养老等商业保险,为当时自寻职业的回城知青解决养老等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1982年9月至1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织在西安的小寨饭店举办首期人身保险讲习班,乌通元应邀讲授了包括寿险精算在内的人身保险相关内容。




面对国内保险业恢复时间不长,培训教材奇缺的现状。乌通元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编写教材。他在20世纪80年代编写的《人身保险》、《保险法教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保险从业人员的权威教材,保险业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04 首批中国保险精算师




1983至1993年,乌通元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济师,兼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公司的海外机构精算师,成为我国保险业恢复后第一位从事精算实务工作的人。他几乎毫无报酬地处理海外机构的精算工作,不但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05 规范代理人制度




1992年对中国寿险行业来说,是个重要的时间点,美资的友邦保险进入上海,上海也成为保险业最早开放的城市,与此同时,代理人制度也开始被带入中国市场,掀起了中国寿险的一场革命。





1995年,乌通元觉察到个别代理人的不诚信行为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认为提升服务,必须提高人员准入门槛,加强管理。当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没有资料和教材,怎么办?他担任主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组织了教材、参考书、试题的编写。1995年第四季度,上海第一次代理人考试顺利开考,并规定所有代理人要在1996年4月前持证上岗。率先开始组织进行代理人资格考试,这在全国开了先河。此事在1995 年被评为“上海十大经济新闻”。1996年下半年,全国保险代理人也开始了统考,使用的正是上海实行的考试模式。





对营销员体制,他觉得正是有了代理人走街串巷、面对面地向老百姓推销保险,保险才得以迅速地被社会所了解。客观来说,营销员体制还是功大于过的。当然,对营销员一定要加强管理。




06 中国金融启蒙终身成就奖




随着年龄的渐长,乌通元担任了上海市保险学会副会长、《上海保险》杂志副主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咨询员。




这一时期他笔耕不辍,撰写了“上海保险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大器晚成的中国寿险业”、“半个世纪对寿险的亲身感受”、“个人理财新途径”、“积极开展养老年金和医疗保险”等有影响力的文章,接连在《中国保险》、《上海金融》、《上海保险》等刊物上发表,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2004年底,他正式从保险学会退下来。

2010年,《中国保险报》和中保网联合组织的“新中国60年中国保险60人”评选活动揭晓,乌通元榜上有名,获得殊荣。




乌通元曾公开表示:“做保险的人都要有事业心,目光要放远一点,切不可急功近利。希望每一个保险人都考虑到为保险事业发展作贡献,要懂得做保险是肩负着社会责任的,而不能单纯地将保险只看成一份工作,只关心拿多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