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承保盈利空间收窄的复杂形势,太平洋产险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深化对保险业经营基本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洞察把握,进一步发挥战略转型对经营管理的牵引推动作用,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17.44亿元,同比增长17.3%;赔付支出480.21亿元,同比增长22.1%;综合成本率99.5%;市场份额12.6%;实现净利润26.22亿元。公司在全国共有41家分公司、302家中心支公司、1394家支公司与460家营销服务部;员工总数46676人。一年来,公司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市场策略,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市场非理性竞争抬头的严峻形势,公司把实现与行业相协调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动态调整市场策略,理性有序参与市场竞争,较好地掌握了发展的节奏。车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638.49亿元,增速与行业持平,充分发挥了车险业务稳定经营全局的作用。非车险业务增速高于行业,扭转发展低迷的局面,两年来首次实现了高于行业的发展速度。农险、信用险、保证险等新领域业务快速发展。非车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78.95亿元,同比增长16.5%。
二、加快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战略转型
把总部对转型的顶层设计和基层的最佳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动战略转型项目在基层的落地。2013年,公司共有19家分公司参与了7个转型项目的试点工作。开发中小企业“财富U保”产品体系,建立车险续保客户分析模型,探索建立数据治理工作机制、客户洞见工作机制、客户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在线业务模式和新型门店经营模式,转型项目对经营管理的创新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加快新技术在管理和销售中的开发应用,全面建成智能化承保决策管理引擎,推广使用移动承保平台“核保即时通”与“非水掌中宝”。手机自助查勘技术、车险销售全流程“车E保”APP以及手机报价功能在部分分公司上线,有效改善了客户体验。
三、实施全流程成本管控,提高经营效益
面对综合成本率快速攀升的严峻形势,公司把成本管控作为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成本的各个产生环节入手,实行精细化、全流程管控。一是强化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根据险种、渠道、客户、区域等不同维度差异化投放资源,资源的有效投放与优化管理能力逐步提升。二是把住业务质量关,从源头上提升业务品质。根据市场变化和经营结果,持续优化风险筛选和定价工作,动态调整核保规则,提高保费充足率。三是加强理赔质量管理,把住业务出口关,挤压理赔水分。四是推进运营优化项目的落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上海、华南区域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实现了从省级集中到区域集中的顺利过渡。
四、推动渠道综合管理,促进渠道协同发展
深化多渠道综合管理,加强渠道专业化建设,发挥渠道在经营客户和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渠道在整体业务结构中的占比逐步优化。一是强化车商渠道战略合作,加大总对总项目拓展力度。二是理顺与在线公司的合作方式,实施电网销客户ABC分类管理,加强成本管控和风险控制,完善落地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完善交叉销售业务模式,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强化专员队伍建设与职场经营,拓宽业务领域与扩大产品投放。四是巩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不断延伸合作渠道网点,优化业务结构。
五、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面对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东北地区暴雨、云南地区暴雨、东南沿海“尤特”、“天兔”、“菲特”、“海燕”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公司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和灾后赔偿,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公司经营稳定、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派出工作小组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积极开展客户排查,支付行业第一笔地震赔款。在应对百年一遇的“菲特”台风中,公司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调集327辆查勘救援车和1327名理赔人员支援重灾区宁波的抗灾理赔工作,简化理赔程序,快速支付赔款,树立了“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监管部门和社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