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二代”二期落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延续、疫情影响出行减少、大灾影响同比减弱、复杂形势下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加……2022年财险行业面临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可用这些关键词句来总结,这些客观因素对财险公司业绩的影响也体现在近日陆续披露的上市险企财报中。
随着人保、平安、太保3家上市险企2022年财报出炉,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及太保产险的2022年经营成绩单也随之揭晓。
从财险板块看,年报数据显示,受益于车险保费、承保利润上升及非车险快速发展,三家龙头公司原保费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但净利润增速、综合成本率出现分化。此外,“偿二代”二期落地,令“老三家”的偿付能力普降。
非车险业务方面,尽管有险企的健康险、责任险、保证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承保效益却仍待提高。这也折射出非车业务承保难度较高,险企整体风控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现实。
监管和非上市险企稍早前披露的数据已大致勾勒出2022年财险行业的一个走势:受汽车消费需求拉动、车辆出险率下降、汛期大灾损失较少等因素影响,财险行业去年盈利情况整体打了个“翻身仗”。不过纵观财险“老三家”整体盈利增速状况,2022年可谓有喜有忧。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总共赚得437.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5.47亿元、88.79亿元、82.85亿元。但从同比增速看,不同于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的两位数正增长,平安产险净利润同比减少了45.2%。
缘何“老三家”净利润增速高度分化?事实上,这从综合成本率指标上不难看出。年报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太保产险2022年的综合成本率均同比下降,分别优化了1.9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至97.6%、97.3%,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则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至100.3%。
剖析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的原因,从其2022年前五大类承保险种来看,车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中,主要是保证保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波动较大。财报显示,2022年平安产险保证保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为131.4%,同比大增40.2个百分点;同期,该险种业务发生承保亏损90.13亿元。
事实上,早在2022年三季报中,平安产险就曾解释过综合成本率上升的原因:即受疫情影响,保证保险业务赔款支出同比上升。在2022年度报告中,平安方面进一步称,因经济环境复杂,小微企业客户经营困难增加,对其还款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在信保业务方面,平安产险2022年的保证保险原保费收入达219.34亿元,远高于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的原保费收入(52.94亿元),以及太保产险的保证保险业务收入(76.92亿元)。
“从中长期看,基于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发展动力,国家出台的相关支持性政策发挥效力,以及平安产险积极主动的风险管控举措,保证保险业务品质未来会回归至正常水平。”平安在2022年财报中表示。
对于人保财险的净利润表现,在中国人保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直言,2022年中国人保取得不错业绩,最大的贡献是财险。财险板块既是主营业务,也是中国人保的基本盘。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国人保近期人事变动会否引发公司战略调整的问题,王廷科亦公开回应称,“卓越保险战略”是经过公司党委集体研究、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1年以来,中国人保取得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经营业绩,充分体现了“卓越保险战略”的有效性。因此,公司将坚持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深化“卓越保险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将会把战略的稳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对具体策略进行动态优化。
2022年还有一个指标颇受关注,即偿付能力。年报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2022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现超过50个百分点的降幅。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末,人保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两项指标,分别降至229%、202%;平安产险的两项指标分别降至220%、177.6%;太保产险的两项指标分别降至202%、166%。不过3家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据银保监会披露,2022年第四季度末,纳入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8.4%。
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并不出人意料,甚至有财险公司相关指标在2022年出现腰斩。原因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也被简称为“偿二代二期工程”)自2022年一季度开始执行,对实际资本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核心资本构成,进一步完善了实际资本的计量方式。
业内已有预期,该规则实施后,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会出现下滑。面对偿付能力下滑,近期头部财险机构也通过筹划发债、增资等方式积极应对。
如3月24日,中国财险发布“建议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公告称,董事会通过本公司在股东大会通过决议之日起的十二个月内一次或分多次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20亿元的10年期资本补充债券。董事会将召开股东大会并提呈决议案,提请股东批准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及授权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转授权本公司管理层在综合考虑市场状况和所有相关因素后,决定和实施资本补充债券的具体发行方案。
公告指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充人保财险的资本,提高该公司的偿付能力。董事会相信本次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将给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留出资本空间,有利于保持公司偿付能力水平相对稳定。
除人保财险拟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提升偿付能力水平外,日前太保产险也获批增资。3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批复称,同意太保产险增加注册资本4.78亿元,由194.7亿元变更为199.48亿元。
当然,险企除了增资、发债方式补充资本,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外,还可通过提升投资能力、优化业务结构、降低人力成本等不同方式提升公司偿付能力水平。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854.3亿元、2980.38亿元、1703.77亿元,同比增长8.3%、10.4%、11.6%。其中,车险仍为3家财险公司的第一大险种,是毋庸置疑的“基本盘”。
众所周知,此前受2020年9月开启的车险综改影响,财险市场经历了一段震荡式发展。加上2021年多类自然灾害发生,财险业增速一度创下近年新低,车险综合成本率均值上升。
不过随着汽车消费政策持续落地以及机动车保有量上升、车险综改冲击趋缓等影响,2022年车险保费规模呈现回升态势。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4%、2.1%。
车险保费规模上升,加上2022年疫情下出行量减少带来的车险出险率下降,推动许多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显著改善,护住了业绩“基本盘”。从财险“老大哥”人保财险的数据看,2022年该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5.6%,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赔付率为68.1%,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这也推动了人保财险机动车辆险的承保利润达113.05亿元,同比增长69.4%。
此外,平安产险虽然净利润同比下滑,但原保费收入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亦离不开车险的拉动。财报显示,2022年平安产险承保车辆数同比增长4.6%,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012.98亿元,同比增长6.6%,占保费收入比达67.54%。平安在年报中指出,平安产险通过优化定价模型、加强风险筛选及精细化费用投放等管理举措,车险品质改善,同时受出行需求降低的影响,车险出险频度有一定程度下降,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95.8%,同比优化3.1个百分点。
另外,2022年,太保产险的车险业务承保利润亦同比大增163.32%至28.3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财险公司新竞争高地的新能源车险,在2022年表现也十分打眼。据中国人保在业绩发布会上披露,人保2022年承保新能源车467万辆,同比增长59.6%,保费收入205.6亿元,同比增长72.7%;太保产险也在年报中披露,2022年该公司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超过90%;平安产险也称将在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新的车险细分领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在业绩会上,新能源车险也是媒体关心的焦点之一。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透露,中国人保正积极参与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的探索研发,承接了银保监会自动驾驶方面的专属产品安排,此前也推出了车电分离的新产品。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车险的快速发展,近年部分传统车企及新能源车企纷纷涌入车险赛道,试图分上一杯羹。那么,众多车企加入后,是否会给头部险企带来潜在竞争压力?
对此,于泽分析认为,新能源车企业加入,对行业来说影响有限,但也抱着欢迎的态度,期待他们带来新的思想、理念和做法。之所以说影响有限,于泽指出,一是因为车险业务是管理型的险种;二是公司储备并积淀了大量定价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公司多年积累的历史数据,在精算定价方面保持领先优势;四是车险对服务网点要求很高,庞大的网点服务体系对进入到车险行业的车企来说有一定挑战。
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表示,预计未来两年,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保险将持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也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称,公司已建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占有率达到13.7%,高于公司整体车险市场占有率2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车险业务发展步入增长瓶颈期,非车险业务成为财险经营主体发力的重点。同样,非车险也是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行业维度看,基于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农险、健康险、信用保证保险等非车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在2022年上半年保费收入首次超过车险,成为拉动财险公司业绩增长的另一架马车。
落眼财险“老三家”非车险业务,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太保产险非车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占比达42.49%,提升2.6个百分点;平安非车险原保费收入730.56亿元,同比增长24.7%,高于车险6.6%的增速;人保财险非车险保费占比达44.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财险“老三家”主要经营险种的保费收入排序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较2021年,平安保证保险的原保费收入规模超过责任险,健康险替代企财险跻身前五类主要经营险种;2022年太保产险非车险业务中,则是责任险业务收入规模超过健康险。
从具体险种上看,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等险种保费收入普增。其中,人保财险的农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2%,承保利润扭亏为盈,同比大增1878%。同期,太保产险的农险业务收入也同比增长32.7%,承保利润增近692.9%。显然,2022年,两家险企在农险业务上可谓是量质齐升。
健康险业务方面,2022年,平安产险的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79.2%。同期,太保产险的健康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责任险业务方面,太保产险责任险的业务收入增长37.1%,增速为各项业务最高。
此外,3家财险机构的信保业务也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人保财险的信用保证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大增86.4%,平安产险的保证保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21.2%,太保产险的保证险业务收入同比增6.1%。
然而,从业务品质上看,尽管健康险、责任险保费增速可观,但易出现承保亏损。如人保财险、平安产险两家责任险“大户”就出现承保亏损,2022年,人保财险的责任险承保亏损31.53亿元,同比增亏15.09亿元;平安产险的责任险承保亏损9.29亿元,同比增亏1.09亿元;太保产险的责任险尽管承保盈利,但承保利润仅0.15亿元,同比下降85.6%,且综合成本率上升1.3个百分点至99.8%。
对于责任险的经营状况,人保财险在财报中称,受人伤赔偿标准上涨及历史业务赔付责任影响,2022年责任险整体赔付率76.2%,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同时,人保财险通过加强客群分类管理、强化渠道管理、精准配置资源,责任险的费用率为36.6%,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112.8% ,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
健康险业务品质方面,2022年,人保财险的意外及健康险业务出现承保亏损3.5亿元,同期,太保产险的健康险业务也出现2.23亿元的承保亏损。剖析背后的原因,年报显示,人保财险的意外伤害及健康险赔付率下降,但费用率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人保在财报中称,这是“由于商业性业务占比提高”;此外,2022年太保产险的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增长超40%,为102.64亿元。
不难看出,高速增长的健康险业务,在费用率和赔付率上仍较难把控。不过,相较2021年,头部险企的健康险业务承保品质已有所改善。如2022年,人保财险意外及健康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100.4%,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健康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下降0.3个百分点至101.6%。
业内人士认为,产险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很高,在非车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是考验产险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机构需具备风险定价、风险转移等相关能力,同时还需持续挖掘新的增长动能。
在业绩发布会上,于泽也指出,非车险的多样性、专业性比车险复杂得多,此前人保财险对非车险已做出一系列的改造工程,其改革成果将会在2023年得到体现,预计在没有特别大灾害的情况下,非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将有望控制在100%以内。
顾越也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公司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高质量经营、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两大目标需要聚焦三大重点,一是着眼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不断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在科技保险、绿色保险以及三农保险领域的创新布局;二是着眼于有韧性的发展,在加强既有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体系化能力建设;三是着眼于管理的系统性,在既有科技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经营管理体系。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