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行业报告
  3. 正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

  • 2022年09月28日
  • 09:34
  • 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 作者: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该报告通过全面统计2022年1-6月份70余家财产保险机构的互联网业务监测数据,并通过调研部分保险机构的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发展情况、发展分析和发展研究,深入分析了2022年上半年保险业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发展概况、面临问题与挑战、未来趋势与展望。


《报告》显示,保险业充分发挥普惠和科技的双重优势,持续探索保障社会民生的保险产品,推出可线上投保的企业经营中断险、信用保证保险、新市民专属保险等,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满足新市民群体保险保障需求。


《报告》认为,保险机构要在产品和服务供给、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和线上风控能力等方面持续提升。面向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空间巨大,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围绕客户真实需求,必将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形成创新发展模式,为服务国家战略和百姓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报告全文如下:


近年来银保监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体系,引导互联网保险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自2021年伊始保险业协会向各财产保险公司多次征集意见,历时一年完成新版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采集规范,不断加强行业信息共享,促进行业交流[本报告中涉及数据对比分析的口径差异,将进行备注说明]。


2022年上半年,各财产保险公司积极落实监管政策要求,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挥互联网保险“惠普”和“科技”的双重优势,在引领财产保险行业创新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保障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上半年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整体稳健,险种间“此消彼长”


行业发展整体稳健。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2022年上半年,共计73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经营主体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530.4亿,同比负增长1.4%[新口径下,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37.7亿]。


图1: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近五年增长情况



车险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上半年,互联网车险占比16.8%,较去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非车险(含意健险)占比83.2%,相应下降2.6个百分点。


图2: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结构



险种间“此消彼长”,意健险、退货运费险和车险业务量同比变化明显。退货运费险和车险分别带来28.0亿和12.7亿的增量,意健险同比减少49.2亿,其他险类变化不大,“两增一减”相互抵消之后,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减少7.3亿。


图3:2022年上半年主要险类增量情况


(单位:亿元)



月度保费平台特点明显。1月和6月因退货运费险和保证保险均为保费收入高点,带动互联网财产保险整体表现为年初和年中月平台较高的趋势。


图4: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各月保费情况


(单位:亿元)



竞争格局相对稳定。2022年上半年,各经营主体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排名相对稳定。较去年同期,保费收入前十的公司未发生变化,但排名略有波动,其中6家正增长,4家负增长。


表1: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前十的公司



市场集中度略有提升。上半年保费收入前十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86.4%,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2021年保费收入前十的险企市场份额83.2%];保费收入前三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57.3%,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


业务增量主要来自头部公司。上半年同比业务增量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平安产险(22.2亿)、国寿财险(10.2亿)和众安保险(6.8亿)。


(二)车险同比高速增长,非车险首次负增长


1.车险实现高速增长,增量主要来自头部公司


上半年,互联网车险保费89.3亿,同比增长16.6%,延续去年恢复性增长态势,增速进一步提升,高于行业整体车险10.4个百分点。互联网车险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监管政策、保险公司战略倾斜、客户投保偏好等多重因素。一方面,近年来在银保监会大力推动车险市场及互联网保险规范发展、引导行业加速线上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车险在运营效率、客户体验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保险公司对互联网车险业务的投入逐步加大。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客户群体代际更迭所带来的线上自主投保偏好正逐步显现。


图5:互联网车险增长情况



上半年,96.8%的互联网车险业务集中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且业务增量主要来自头部公司。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泰康在线、国寿财险等五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76.1%,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市场增量主要来自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和国寿财险三家公司。


随着车险综改推进和市场化竞争加剧,行业头部公司依托其客户、品牌和服务等方面多年的积淀,在车险线上化经营方面形成相对优势。


图6:互联网车险保费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


(单位:亿元)



2.非车险首次负增长,主要因意健险业务收缩


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441.1亿,同比负增长4.3%,是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意健险业务的大幅调整。意健险保费收入151.7亿(其中健康险124.2亿,意外险27.6亿),同比负增长24.5%,较去年同期减少49.2亿;非车财产保险(不含意健险,下同)增速较高,保费收入289.4亿,同比增长11.2%。


互联网非车险市场集中度高于车险。其中,非车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前五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75.6%,经营主体以传统大公司为主;意健险保费收入前五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74.1%,业务规模领先是两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和泰康在线,贡献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图7: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非车财产保险保费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


(单位:亿元)

图8: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意健险保费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


(单位:亿元)



互联网非车险主销产品比较集中。保证保险、退货运费险和健康险三个险类保费占比合计81%,其中保证保险保费收入151.5亿(34.4%)、退货运费险82.7亿(18.7%)、健康险124.1亿(28.1%)。


图9: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结构



(1)保证保险业务较为集中,单一经营主体市场份额高


上半年保证保险保费151.5亿,同比增长2.2%,占互联网非车险的34.4%。单一经营主体市场份额较高,平安产险保费占比69.8%。


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发挥保证保险等险种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的支持作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在宏观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保险行业立足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群体的融资增信问题,发挥互联网优势,服务对象涵盖建筑业、运输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细分领域高周转、急用款的微型企业和消费类客群,其中约半数为小微企业客户,上半年为其提供了超千亿融资金额的保证保险增信服务。


(2)健康险业务有所恢复,但同比仍大幅负增长


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保费收入124.2亿,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恢复,但同比负增长达23.2%。2021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互联网健康险业务,在政策引导下,互联网健康险快速整改,虽然短期内业务规模有所下降,但业务销售中非理性因素导致的风险得以释放,为今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互联网健康险以医疗保险为主,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惠民保类业务崭露头角。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中医疗险的保费收入109.6亿,占比88.2%。其中,百万医疗占据半壁江山,保费收入57.5亿,占比46.3%;重疾险11亿,占比8.9%;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区域定制型商业医疗险(惠民保)保费收入7.5亿,占比6%。


图10: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业务结构



(3)新电商崛起等多因素叠加,退货运费险高增长


上半年退货运费险保费收入82.7亿,占互联网财产保险的15.6%,较去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1.3%,同比增量达28亿。退货运费险的高增长与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电商崛起,带来新的业务增量。


退货运费险与电商行业相互促进,不仅提升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意愿,也降低了消费者与商家因退货运费而发生的纠纷,“提供退运险”成为很多商家推广产品时的一个卖点。在培养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习惯同时,助力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与互联网生态高度融合的经典保险产品,退货运费险的业务节奏与电商、物流行业同频共振。从下图的月度保费分布情况可以看到,2月份春节期间物流暂停、4月份多地疫情导致物流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出现相对低点;6月份受电商大促等因素影响,单月保费突破20亿。


图11:2022年上半年退货运费险月度保费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三)渠道结构总体均衡,险种来源各具特点


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自营业务保费收入212.9亿,占比40.1%;中介渠道保费收入306.8亿,占比57.8%,其中保险专业代理渠道保费收入165.3亿,占比31.2%;保险经纪人渠道保费收入141.5亿,占比26.7%。总体来说,渠道结构相对均衡。


图12: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渠道占比



从不同险类的渠道来源来看,保证保险业务九成来自保险公司自营业务中的“嵌入非保险机构H5页面”(外部引流);健康险和退货运费险均以中介渠道为主,分别贡献81.4%和94.0%的保费;车险则主要来自保险公司自营业务平台(43.6%)和专业代理渠道(39.7%)。


表2:2022年上半年主要险种的渠道来源



从自营业务的细分来源来看,保费收入前三的分别是嵌入非保险机构的H5页面[渠道来源按照相关政策的新分类办法,“嵌入非保险机构APP中的H5页面”保费收入归属于保险公司自营业务,实际该类业务流量来源于第三方]、公众号和APP,保费收入分别为143.0亿、22.4亿和21.5亿,合计占自营平台的87.8%。


保险公司结合险种特点和消费者习惯,不同自营平台的主销产品和经营策略有所不同。保险公司公众号和APP均以车险为主、健康险为辅,车险占比分别为51.8%、67.4%,健康险占比分别为32.6%、20.9%;外部引流的H5页面则以保证保险为主,占比92.9%。


表3:保险公司自营业务来源的险种结构



(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力服务社会民生


上半年,各财产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积极响应中央六稳六保政策要求,持续探索保障社会民生的创新保险产品,不断深入细分领域满足居民风险保障需求,拓展保障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受疫情、地缘政治等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承压。财险行业推出可线上投保的企业营业中断险、信用保证保险、团体保障险等,扩展责任到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身故和伤残责任,进一步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特定时期企业员工人身安全,积极帮助企业铸牢风险防控屏障,共同抗击疫情、渡过难关。


积极发挥互联网普惠和便捷优势,保险公司与政府以及互联网平台多方合作的惠民保类业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已病、高龄等人群均可投保,弥补了基本医保与传统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空白,提高了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满足其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此外,定制化团险开始放量,门急诊、已病/慢病人群保险及手术意外等产品供给持续丰富,覆盖人群稳步提升。


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解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等领域的诸多问题,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持续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为新市民群体提供更全面、更实惠的保险保障,是保险行业的使命担当。互联网财产保险发挥普惠服务和高效连接的优势,为外卖、快递、拼车、代驾、家政等领域的新市民群体提供适配的雇主责任险、职业意外险等产品,满足其工作变动相对频繁、时间灵活等需求,例如面向外卖骑手群体的专属产品等,有效提升外卖骑手的风险保障水平和保险产品的可及性、获得感。


此外在积极探索创新险种方面,极限运动意外险、出租责任险、景区安全责任险等新产品不断涌现,在细分领域发挥保险风险管理的作用。


二、面临问题与挑战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变革的大背景之下,互联网财产保险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在健康中国、数字经济、普惠保险、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等方面持续创新探索,用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方法极大地扩展了保险保障需求的覆盖面和覆盖场景,为社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互联网财产保险在发展中正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具体如下:


(一)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待丰富,需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第一,产品供给方面,受线上交易特点、风险控制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互联网财产保险的责任和形态相对简单。当前互联网用户能够自主购买的通常是形态简单、标准化、价格低的产品,尚未形成保障全面、责任丰富的互联网财产保险产品体系。此外,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需要紧密围绕客户多元化需求加速创新,不断丰富产品供给。


第二,服务供给方面,服务的使用率和体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在车险和健康险等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与保险责任相关的增值服务体系,但多以营销推动目的为主,服务使用率和服务体验均有待提升,亟需建立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使用场景等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完备体系。


第三,客户体验方面,需大力提升保险条款的通俗化和流程简便化。互联网保险与传统销售模式的差异在于全流程线上化,由客户自主了解产品并完成投保过程。保险作为复杂的金融产品,条款内容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比较晦涩难懂。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各年龄群体的广泛使用,中老年人也成为电商平台使用者、成为互联网保险的消费者,如何提升保险产品、服务和流程的“适老化”,如何让普通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是互联网保险创新和努力的方向。


互联网财产保险作为保险行业拥抱互联网、拥抱科技的先锋军,具有天然的数字化经营属性,承载着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历史使命,行业各经营主体要回归客户的真实需求,回归创新发展的初心使命,助力保险行业供给侧改革。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任重道远,需持续优化客户体验


互联网财产保险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创新的模式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实惠的产品和便捷的服务,但也存在一些多种原因导致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亟需各经营主体予以重视。例如,互联网健康险“首月X元”等不规范的营销模式偏离了创新发展的初衷,片面强调“首月X元”,却未对保费缴纳整体情况、保险责任等重要内容充分提示,易使消费者忽视产品重要信息。加之一些广告界面设置不规范,故意诱导消费者勾选“领取”“自动续费”等选项,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保险行业有序发展,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于2021年8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针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管理、销售管理、理赔管理、信息安全等乱象频发领域,重点整治销售误导、强制搭售、诱导销售、费用虚高、违规经营和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有效遏制了营销端不理性的乱象,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上半年行业经营情况来看,治理成效显著,有效遏制了营销端既往存在的诸多乱象。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行业经营的底线要求,事关保险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认知,每一个经营主体都有责任严格遵守监管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安心、便捷、实惠的产品和服务。


(三)数据信息保护的要求升级,需强化意识提升技术


互联网财产保险从投保到服务全流程线上化,且因其产品普惠、碎片化的特点,涉及海量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高于传统业务,这对各经营主体的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政府和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客户信息保护和金融行业信息安全。《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网络安全定级备案,定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落实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措施。销售相关的自营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不低于三级;非销售相关的自营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军,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各经营主体一方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正当和必要原则收集、处理及使用个人信息,重视信息安全和客户信息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各经营主体要发挥技术优势,在信息安全技术上不断精进、提升,升级和改造信息安全系统,提升数据和客户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四)险企自有数据存在局限性,需破解线上风控难题


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线上“无接触”的销售方式,险企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核验客户真实的健康、财产等状况,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保险骗保骗赔,给行业的健康持续经营造成了隐患。


目前,许多公司正在探索通过大数据进行核保核赔端的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够提升承保端的逆选择识别风险,助力理赔端的反欺诈工作。然而,由于保险公司自身的数据资源有限,难以形成与业务实时动态特点相匹配的大数据,导致不少线上业务处于“高危”状态,对逆选择、不如实告知等欺诈行为缺乏有效应对方式。


针对线上隐蔽性强、涉众性广、复杂性高的风险,互联网财产保险各经营主体要立足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风险防范,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积极与拥有实时动态大数据的平台合作,探索兼顾客户信息保护和经营风险控制的数据联动模式,推动和完善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切实保障互联网消费者的权益。


三、未来趋势与展望


(一)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全面走向线上化、数字化,财产保险行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将加速拥抱互联网、拥抱数字经济。互联网财产保险当前仅占财产保险行业的6.6%,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政策端,银保监会高度重视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规范和引导,大力推动财产险业务线上化,为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020年5月下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财产险加速线上化和数字化进程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有利的政策环境。


市场端,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使用深度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高度发达,为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网民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截至今年6月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21年底提升1.4个百分点;同时,互联网使用时长和深度明显提升,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较2021年底提升1个小时。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互联网财产保险作为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必将加速融入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浪潮。


(二)合规经营是行业创新发展前提


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发展历程,我国逐步构建了立体化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为依据,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为核心,以《互联网保险销售可回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立体化制度体系。相关政策厘清了互联网保险的业务本质,主要体现了以下监管原则:第一,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第二,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三,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第四,鼓励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内外部环境相对复杂。强化监管、防范风险,是互联网财产保险创新发展的前提。互联网保险要在充分汲取互联网行业追求极致客户体验、积极探索模式创新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遵循金融行业发展规律,有序创新、合规经营。行业各经营主体应筑牢合规经营意识,真正理解监管政策背后的逻辑和实质,在监管红线范围内推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监管政策的底层逻辑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防范风险,这与各经营主体的出发点和利益点完全一致。无论哪个行业、哪家企业,只有赢得消费者的尊重和信赖,才能蓬勃发展;只有敬畏风险,构建体系化的风险防范、识别和化解机制体制,才能行稳致远。合规经营,不仅仅是政府和监管对行业的指导和要求,更是各经营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


(三)数字化探索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保险在新技术应用和实践方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起到了创新引领作用,不仅激发了行业的创新活力,也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速度。通过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覆盖产品设计、定价、营销、服务、反欺诈等全流程的线上化、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可复制的样本。


双碳背景下,互联网车险正在加速与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较高的新能源车产业创新融合。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销售260万辆,同比增长120%,占新车销售比例达到21.7%。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部分新能源车企采用互联网直销模式,区别于传统燃油车以4S店为主的销售模式,且新能源车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能够采集实时、丰富的数据,为互联网车险提供了创新的试验场。虽然当前这一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车险必将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引领车险的数字化探索进程。


非车险的数字化探索同样空间巨大。以百万医疗产品为代表的互联网健康险,近年来在服务端延伸布局上有了一定的探索,与线上问诊、送药、健康管理等数字化健康医疗体系不断打通,初步具备了提供一站式健康风险解决方案的能力,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健康医疗产业加速数字化,互联网健康险与健康医疗产业的融合深度将持续推进,从而加速行业产品、服务等供给侧改革进程。其他非车险领域,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各行业全面深入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农险、责任险、企财险、家财险等在互联网上的发展提供创新的数字化范本。


互联网财产保险领域的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必将成为整个财险行业的先行者,引领行业加速迈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四)保险新自营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互联网保险起步于险企的官方网站,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平台创新合作,与场景共生共创,经营平台日趋多元化,业务承接平台既包括由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经营的平台,例如PC官网、APP等,也包括在互联网场景中和大流量平台上独立运营的自有阵地,例如小程序、公众号、电商平台的自有店铺等。


自营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行业公认“难而正确的事”。如何将“获客—留存—复购”的经营路径形成高效的商业模式,一直是行业多年来探索的重要课题。从近期保险行业的经营实践中能够看到一种新的趋势,部分险企正在尝试转变自营平台的经营思路,从千方百计将互联网用户引流到官网、APP等自建平台,转变为“就地经营转化”。


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意识到,与其花费高额费用将客户引流到互动频率偏低的APP,不如在获客平台上直接经营转化,部分险企开始尝试入驻流量平台自建店铺,广告投放、内容营销、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专业的保险知识和产品,依托平台大数据精准识别和服务目标客群,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完整的“客户经营闭环”。


各经营主体在探索自营业务与互联网平台融合互通的过程中,应坚守监管合规底线,机构持牌、人员持证,强化内容审核、销售人员资质管理等,利用好新媒体等新工具,探索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创新经营模式。


(五)客户真实需求是发展的切入点


在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讲话中指出:“保险公司要以客户为中心,分析了解客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保险供给必须能够直达和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靠营销或抬高渠道手续费。”


回顾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发展历程,从传统业务线上化阶段,到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场景化、智能化阶段,能够清晰地看到产品、服务、营销模式等不断演进迭代的脉络,其中始终不变的主线是坚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从认知到实践,从营销模式到服务体验,正在全面渗透到互联网财产保险经营的全流程。


当前,80、90后群体逐渐成为社会消费主力,了解和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真正洞察和满足80、90乃至千禧一代,从他们真实鲜活的需求出发,提供与其需求匹配、与其个性喜好吻合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是决定互联网保险前途未来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广大老年人群、乡村人群等正加速线上化、数字化,其保险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差异性。从不同客户群体的真实需求出发,回归创新发展的初心,互联网财产保险必将以便捷的体验、实惠的产品和安心的服务,更好地服务互联网产业和用户,成为行业数字化的先锋军,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势之下,互联网财产保险必将与时俱进、创新迭代,为服务国家战略和百姓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排行榜

  1. 1

    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人数跌破300万业内:人员专业性和AI的使用是服务质效提升关键

  2. 2

    《2024年安联全球财富报告》:过去20年里,中国金融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4%

  3. 3

    报告:化债背景下全年趋势难扭转绿金与ABS或成保险资管业新机遇?

  4. 4

    安盛发布《2024未来风险报告》:全球面临多元挑战,保险行业重任在肩

  5. 5

    绿色保险创新:新能源车险的转型与升级

  6. 6

    保险公司居家养老探索按下“加速键”

  7. 7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蓝皮书(2024)》

  8. 8

    2024中国保险数字化营销调研报告

  9. 9

    《2024版大模型技术深度赋能保险行业白皮书》发布

  10. 10

    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报告发布,超两成受访者预计养老支出在200万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10. 10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