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也是学校综合实力领先、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其前身可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时设立的商务门,其实体根基源自1916年设立的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设经济学系。1981年经济学系与经济管理系分设,1999年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和旅游学院合并为商学院。2001年原武汉大学商学院、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教研室合并组建新武汉大学商学院,2005年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优势突出。学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门类,拥有四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都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金融学二级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全部学科为湖北省优势或重点学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278人,教授96人,特聘研究员6人,副教授102人,特聘副研究员12人,助理教授2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4%,49%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正朝着年龄合理、结构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迈进。
学院组织机构健全,办学条件良好。现设10个学系、2个实体研究所及若干学术研究中心(所),内设8个行政管理办公室、2个教辅单位。学院图书分馆藏书16万余册,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评论》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6家高校经济学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学院是国家13个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先后通过AMBA、EQUIS国际认证,正在进行AACSB国际认证。30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为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
学院办学规模宏大,优秀人才辈出。现有在读学生83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800余人,研究生3000余人,其中外国留学生450余人,港澳台学生180余人,双学位学生1900余人。学院始终以博习会通、传承文化、培育精英、经世致用为已任,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学生在国内外学术科技及文体竞赛中屡获佳绩,每年近40%学生出国深造,历届毕业生德智双彰,涌现出大批政界、学界、商界杰出人才。
学院始终坚持“尊重学者、崇尚学术、培育精英、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按照“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民主办院、改革兴院、制度治院、开放活院”的办院方略和“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并重、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办院方针,努力实现聚一流师资、建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管理,为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保险与精算系
一、沿革与现状
武汉大学保险专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保险本科专业,历经近30年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风险管理与保险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84年5月,武汉大学受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委托及赞助,设立保险专业,隶属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恢复保险教育的四大保险专业之一。1986年4月,武汉大学成立经济学院,在保险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金融与保险学系。1999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武汉大学是被特许保留保险专业的5所高等学校之一。1999年4月武汉大学进行院系调整,金融与保险系一分为三,金融学教研室划归金融学系,社会保障教研室划归社会保障系,保险教研室单独成立保险学系。2000年8月,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四校合并成立新的武汉大学时,保险系更名为保险与精算系,隶属于商学院,内设保险经济研究所。2005年10月,更名后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进行机构调整,保险与精算系与金融系合署办公。2012年1月,保险与精算系重新独立办公。截至2012年1月,武汉大学保险与精算系拥有一个保险本科专业和独立的博、硕士点,形成了完整培养阶梯。依托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以及精算研究力量,武汉大学与国家民政部建立了部级研究中心“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同时设有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精算师考试中心。
二、学科队伍及特点
武汉大学保险专业的师资队伍具有“前沿水平、国际背景、团队合作、可持续发展”等特征。本专业目前共有9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4人(博导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教师队伍中不乏在国内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也有在教学方面的能手。其中有1人担任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常务理事,1人担任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人担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1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担任国家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董辅礽经济科学奖。多位教师曾经到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进修学习,对本学科的国际学术发展趋势有较好的把握,建立了较密切的海外学术合作关系。本学科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有密切的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术研究团队,接受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的科研课题。本学科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呈现明显的阶梯特征,并且一贯有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保证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保险理论与实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保险精算等。
三、科研及教学成果
近30年来,武汉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取得了为国内同行所瞩目的科研及教学成果。本学科的教师在保险市场开放、保险产业政策调整、银行保险发展、综合风险管理、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再保险、巨灾风险证券化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等方面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得到了保险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认同。有关建议有的被写进《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之中、有的曾用于我国在入世前与欧盟关于再保险问题的谈判、有的则被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准则公告形式颁布实施等。
近30年来,本系老师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6项,省市、部委、行业协会、学会课题数十项。本学科教师主编的教材30余部,专著30余部,曾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系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有十余项获得奖励,其中国家级奖三项,主编的《保险学》教材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自1984年学科建立至今,武汉大学共培养保险本、专科毕业生1000余人,硕士毕业生200余人,博士毕业生40余人,为保险业的发展输送了宝贵的人才。
四、发展规划
在新的发展时期,本学科将结合国内保险实践发展的需要和国际风险管理与保险、保险精算学术研究和教学的最新动向,努力将教学和科研推上新台阶,更加充分地发挥武汉大学作为风险管理与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保险业发展智库的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规划。第一,以“人”为本,做好“两手抓”,一方面抓好学生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而且要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第二,以“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整合学术队伍,建设若干个创新团队,力争产出更多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个别研究领域争取在国际学术界产生影响。第三,加强国内和国际合作,整合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快速推进科研和教学的提升,进一步扩大本学科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产业界的影响力。第四,争取在科研平台上有所提升,努力把目前与民政部合办的部级重点实验室升级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同时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科研机构,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专业(本科)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含保险学)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含保险学)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专业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专业
贵州财经大学数统学院金融数学专业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含保险学)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含保险学)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含保险学)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含保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