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保契
  4. 正文

保险系养老社区的危与机

  • 2022年11月23日
  • 14:17
  • 来源:
  • 作者:保契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一时间,养老,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但鉴于既往养老政策的落地实践仍在推进中,故而,对于此次《办法》的出台可在多大程度上利好保险、利好养老,大可静观其变,让其先飞一会。

但关于养老,在《办法》之外则有更多可讨论空间。

毕竟,老龄化的进程超出了一代人的想象,这一代人的养老观念转变之快亦超过想象。

01 商业养老机构的刚需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据预测,“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严重的供需失衡——即便养老服务床位数已从2005年的 158 万张迅速增长至2020年底794万张,但每千人养老床位仍严重不足,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约30张。

在千年传统孝道文化侵染下的中国,养老观念的转变是相对被动的,更像是被时代巨轮强力扭转而来的结果。

毕竟,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和儿孙承欢于膝下的暖意,是无数国人心中永远的田园。但梦想总是要屈服现实。

少子化趋势的余威、996的福报以及无处不在的内卷,仍在职场拼杀的下一代却已无暇扶老携幼,既需要心灵归属又需要生理照护的一代长者只能求助于外。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四种养老模式应时而生。

当然,即便今天已步入老年的长者整体上是享受时代发展红利的一代,但有足够的资源和财力,支撑其享受更优质养老服务的依然是少数,二八法则对于已经老去的这一代依然适用。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更多城市的低收入者以及广大乡村老人大多仍需照顾儿孙日常,或继续工作到不能自理,行至生命末期后再由儿孙承担起传统意义上的养老职责。

只有少数或极少数群体,即现实意义上的高收入、高净值长者,才可通过已积累起来的财富优雅的老去。

对此,业界现在称之为9073。

也正是基于此,从国家到地方,陆续出台了诸多养老利好政策,而整体的政策倾向则多指向自我养老能力较弱的群体,当然,这也符合公共福利配置基本逻辑。

而站在顶端的长者,则将目光聚焦于商业养老机构。毕竟,优质公立养老机构“一 床难求”,如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每年轮候只能入住几十位。

在此背景之下,商业养老机构尤其是高端养老机构快速崛起。在这其中,险资的热情更值得关注。

尽管说,隔行如隔山,但无数的商业历史都佐证着一个事实,资本可以撬动任何行业,保险行业前赴后继涌向养老便是例证。当然,这些无关对错,都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特定时代的烙印。

02 险企打造养老闭环的底层逻辑

问题在于,面对不挣钱(重资产)或者风险并不可控(轻资产运作模式下法定租期不超过20年等风险)的养老社区,险企为何仍趋之若鹜?

核心点应是服务主业,即推动保险销售。

从目前主流的介入方式看,险资通过自建或租赁,搭建起匹配自身特色的养老社区,以养老社区的专属入住权益作为投保人的附赠权益,以此锁定高收入群体。当然,获取养老社区入住权的前提则是金额不等但起点均不低的保费。

这一逻辑可以实现闭环的前提是,养老社区具备一定优势,区位、环境、设施、医疗、康养等等至少有其一。至于价格,则是另外一回事,毕竟,能入住者的财力都是有保证的,当然,也不能太高,毕竟,越到老年越不会为虚无的东西买单。

但在此逻辑之下却形成一个怪圈——养老社区盈利困难,即便不考虑大手笔的投入摊到几十年的周期里。

不过,如果回归到保险公司销售保单的出发点看,保险公司或许自始便没有太多考虑养老社区盈利的问题。

换言之,只要保险公司可以藉此收到足够多的保费,通过资金运用获取利润即可弥补养老社区的建设运营成本。

当然,对于承保端尚未具备盈利能力,投资端近两年又遭受重创的公司而言,接下来的日子,想必是不好过的。

但更大的问题却更多。比如,近一年来,不管是银保还是个险,其百万千万的大单即便挂上了养老社区的名义,实践中会选择入住养老社区的占比却很少。毕竟,具备如此购买力的人,早已或正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谋划养老居所。

03 准中产撑起红红火火的高端养老社区

对于已介入养老社区的险企而言,其整体的经营逻辑短期看是没问题的。

毕竟,子女不在身边,手上又有充足的资金,为减轻子女往返照护而选择高端社区的老人大多已出手,不管是趸交还是期交,保费已实打实地收了进来。再或者更先富起来的群体,即便本人已谋划好未来的养老路径,但其父母的养老需求依然需要本土养老机构的支撑。

但不管是自己可支付高额费用的老年群体抑或是为父母养老支付高额费用的群体,终归是少数。

对于已以较高成本介入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而言,其要想藉此获取源源不断的保费收入或者说锁定更广泛的潜在保险客群,中产群体势必将成为未来须争取的主力客群。

对于中产群体而言,其既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更无法跳脱出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最现实的需求是,他们要为以往生活在二三线、四五线或农村的父母,在自己生活工作的城市提供一个稳定的居所。

除个别擅长婆媳、翁婿关系处理的家庭外,购房、租房、养老社区都是其不得不考虑的现实路径。

也正是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险企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新中产家庭,年均缴费5万/10万的长期期缴保单可对接养老社区的产品亦越来越多。

对于可支付该费用的中产而言,既能通过相关保险产品获取理财收益,又为父母安排一个环境优越的养老机构,可谓一举两得。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业在养老领域所服务的群体已在共同富裕战略的指引下有了更多的延展。

04 险企的养老社区,只有准中产够不够?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一来,可支撑百万级保费的群体仍是少数,二来可支撑高端养老机构月费的家庭更是少数。更多的群体期望的是有一定门槛但价格适中的养老服务。

一如保险产品走向寻常百姓家的历程,保险业提供更普世大众的养老服务必须成为现实。

在居家养老、养老标准化服务能力输出等打法之外,战略联盟正在形成新范式。

简单说,保险公司与商业养老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保险公司的客户优先入住且可享受月费折扣,在保证一定入住量的基础上,养老机构向保险机构支付入住咨询服务费。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大大降低保费门槛的基础上就可为客户提供养老社区的入住权,比如,客户累计缴纳保费达到50万元,即可获取当地口碑较好的养老社区的入驻资格且可获取咨询费,成为另一项收入来源。无须自行经营并不擅长的养老社区,亦可通过养老社区获得竞争优势。

对于养老社区而言,通过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既提升了入住率,亦因稳定的月费收入而有动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术业有专攻,在养老这片大的蓝海市场中,保险公司可以做的一定有更多。但作为商业机构,盈利是基础,毕竟,活不下去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受到伤害,而受伤最深的一定是消费者。

阅读排行榜

  1. 1

    “卖不出去的股权”不只是股转问题

  2. 2

    上市险企代理人数量再降,绩优能否解千愁

  3. 3

    2024年理赔激增,且看风险如何积聚

  4. 4

    银行保险业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难点迁移,信息安全仍任重道远

  5. 5

    产寿齐头并进,新能源车险已现“希望曙光”,中国太保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6. 6

    新华保险2023年报: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银保竞争激烈但不能抛弃

  7. 7

    净利润逆势增长超四成,中国太平再交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8. 8

    保险刚兑,短期内打破的概率不大

  9. 9

    强监管之下,描摹未来人身险公司画像

  10. 10

    两会热议的长护险,多数保险公司或许无缘参与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全球自然灾害创历史新高中国巨灾保险如何弥合缺口

  10. 10

    投资项目渐次落地保险系私募股权基金新设数量减少

关注我们